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21章附录(5)
banner"
>
(4)“孟夏四月,农乃登麦”
。
这在今天似乎是不能想像的事。
今日麦熟,一定要到五月,普通是五月中旬,最晚的可到五月下旬。
但在古代则麦熟确在四月。
殷商西周,无可稽考。
《左传》中有两次提到麦熟,都为四月。
一为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左传》文曰:“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这显然是在麦将熟时去抢先割取。
另一次为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记载晋景公在四月要尝新麦,把新麦制熟之后,未及食而死。
(关于晋景公事,《左传》原文为“六月丙午,晋侯欲麦”
。
按《春秋》一书全用周历,周历六月为夏历四月。
《左传》记月份时,绝大部分也用周历,隐公三年那一次用夏历,在《左传》为变格,大概是着者采用史料时未加改变,以致体例不能划一。
)
由这两个具体的例证,我们可说至迟到公元前720-前580年间,华北一带,麦熟仍在四月。
再过一两个世纪,进入战国时代后,麦熟的时间如何,史无明文。
但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容待下面再讲。
(5)“仲夏五月,农及登黍”
。
这一条较上面四月麦熟的一条尤为惊人。
因为麦熟,古今相差不过一个月。
至于登黍,今日一般都在八月,最早也不能早过七月底。
可惜关于此点,《左传》或其他古籍中,没有一个实例,可作讨论的根据。
(6)“季夏六月,水潦盛昌,大雨时行”
。
似乎古代在六月时,雨水甚大,不似后代华北成语中的所谓“十年九旱”
或“三年两旱”
的情形。
这一点也待下面讨论。
(7)“孟秋七月,农乃登谷”
。
似乎黍最早熟,其他的秋禾,七月开始成熟。
这比今天要早一个月,今天华北秋收的开始是在八月而不在七月。
七月又提到“完堤防,以备水潦”
,似乎古代一直到七月时,雨水仍然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