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同时,他本人又是一个不能赏鉴音乐的人,也就难怪他的非乐理论说得非常痛快淋漓了!
音乐一发展到纯娱乐的阶段,就离末日不远了。
“亡国之音的名称,甚为恰当;不只是国家将亡,新乐甚至可说是一种伟大文化将亡的先声。
汉以下历代正史中虽都有讲到音乐的文字,但几乎全部是抽象的与机械的描写。
秦汉以下,我们不再听到真正伟大的音乐,也不再见到大的音乐家。
此后的所谓音乐家只是李延年一流的倡优人物,后世也日趋愈下。
最近六七百年来的音乐,以戏曲中的声调为代表,可谓为音乐的极端末流。
至于婚丧大事所用的音乐,使人听了真有哭不得笑不得之感!
战国时代音乐虽已大变,但古代的雄厚之气尚未全消。
高渐离与荆轲所共同奏唱的《易水歌》,虽然音调已完全失传,但寥寥十数字的歌词仍能使二千年后的人想见当时的悲壮气概。
秦汉以下,文化的气息一代比一代微弱,以致到今日我们几乎成了一个没有音乐的民族。
近年以来,国人对古乐又渐注意,少数的有心人并且要在可能的范围内设法恢复古乐。
真正的恢复,当然绝不可能。
无论雅乐或新声,已都成为万古不复的过去。
但这种运动却是中国又要产生新的伟大音乐的征兆,也是中国文化又要有新的发展的征兆。
古今华北的气候与农事
(一)古书中所见的古代气候与农事
(二)古书资料的解释
(三)较为温湿的古代华北
(四)今日的情况与前景
(五)重建沟洫问题
(一)古书中所见的古代气候与农事
《吕氏春秋·十二纪》的首篇,是战国晚期的一本农书,专记当时的中国,主要就是今日的华北,一年十二月的气候与农事。
《礼记·月令篇》,全部照抄《吕氏春秋》。
当然也可能,《吕氏春秋》与《礼记》都是由同一根源的古农书而来。
这后一种可能,是很大的,因为此篇农书所记的情形,看来并非战国秦汉间气候与农事的实况,而为春秋以上的情形,编者不过是依古书照抄而已。
关于此点,容待下面再讲。
我们现在先把书中重要的气候与农事的记载逐月录述如下:
(1)孟春正月。
(2)仲春二月。
(3)季春三月——为麦祈实。
是月也,命有司曰:“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防,道达沟渎,开通道路,毋有障塞。”
(4)孟夏四月——农乃登麦。
(5)仲夏五月——农乃登黍。
(6)季夏六月——水潦盛昌……大雨时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