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其中即或含有消遣娱乐的成分,也只是附带的,主要的作用是媚神与礼客。
到战国时,古代的祭祀虽未全消,但祭礼大半已成了儒家的理想,各国实际多不注意。
古代的宴享之礼,也不能继续维持。
音乐已完全成了一种消遣,主要的目的是娱乐。
至此“声”
与“色”
才结了不解之缘。
子夏在《乐记篇》中批评新声的话绝非虚语:“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
及优侏儒揉杂子女,不知父母,乐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古。
此新乐之发也。”
新乐的主角是倡优,侏儒,歌男舜女,专供富贵之家的玩赏,古乐的郑重与庄严以及信仰理想的成分已经消灭净尽。
我们明白此点之后,对于墨子的极力反对音乐就不致感到难解了。
《墨子》书中,除《非乐篇》外,《三辩篇》亦以排斥音乐为主题,可见“非乐”
在墨子思想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墨子诚然是一个庄严过度的人,对于一切的艺术大概都无赏鉴的能力,也完全不明幽默为何物。
《论语》中不只屡次提到孔子发笑,甚至开玩笑,并且由许多章句中都可看出孔子是一个富于幽默而和蔼可亲的大师。
《墨子》一书,虽超过《论语》的篇幅许多倍,但由始至终没有一句笑语。
全部《墨子》中所表现的墨子人格,是一个诚恳过度,庄重过度,终生未尝一笑的人物。
《庄子·天下篇》中批评墨子,说他“为之太过”
,又谓“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
,又“其生也勤,其死也薄……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
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
又“旧夜不休,以自苦为极。”
由这种种评语可想见墨子的终日拉长面孔而孜孜不已的精神,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为心的精神。
此种人一般都是不笑的,也是不知艺术为何物的。
墨子的仇视音乐,几乎成了一种变态心理。
据《淮南子·说山训》,“墨子非乐,不入朝歌之邑。”
城名有“歌”
字,即不肯入,真是把音乐与洪水猛兽同样看待了!
这即或是后人开玩笑的故事,也可证明墨子非乐论所给人的印象是如何之深了!
但墨子本人的个性,只能解释非乐的一部分。
假定战国时代的音乐仍与春秋以上的音乐性质相同,仍为祭祀与朝宴时所必需,则信仰鬼神追求治平的墨子大概不致无条件的非乐。
《荀子·乐论篇》,说了墨子一大篇不是,实际恐怕都是文不对题的门户之见。
荀子所拥护的是雅乐,墨子所反对的是新声。
正因为战国时代的音乐完全是娱乐品,并且往往是少数人的娱乐品,极端功利主义者的墨子当然要排斥攻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