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流氓皇帝可以一世暴发而成功,大贤人却非“孕育”
不成,常说的“彬彬三代”
才称得上世家,指的就是“精神贵族”
的养成非一世之力。
环境、教育对一个人早期经验的形成至关重要,而遗传也绝对是性格的大成因。
遗传是“看不见的手”
,一个家族的特点、徽征如树之年轮,并不能被岁月或风雨琢蚀。
王阳明身上的过人之处都有遗传的因素。
当然也没必要追溯到那位从琅琊搬到山阴的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那里去,尽管羲之的确是他的远祖,而且在汉代王家是江左望族。
就说淡泊于名利这一条吧,这是他们的“传家宝”
。
他的五世祖王彦达“痛父以忠死”
,而朝廷待之薄,遂“终身不仕”
,并立下“家训”
,其子王与准(遁石翁)遵守父训,为逃避官府举荐逃至山中,公人追至山中,王竟堕崖伤足,最后不得不让儿子王世杰出去当了个廪生。
世杰(槐里子)淡泊至极,潜心学术,“言行一以古圣贤为法”
。
世杰的儿子便是一手带大王阳明的竹轩先生。
竹轩先生是陶渊明一流人物,视纷华势力如白水,唯酷爱竹子,房前屋后到处种着竹子,啸咏其间。
因父祖淡泊,环睹萧然,只有大量的藏书,于书无所不读。
他终身不仕,非常喜欢弹琴,每逢月白风清之际,就焚香弹奏几曲,弹罢,便歌咏诗词,还让子弟们一起吟唱,小阳明自然混入其中,无形中接受美育。
这是孔子赞赏的“吾与点也”
的气象,竹轩翁的父亲就是把“曾点意思”
当作人生准则的。
这种“洒然无入而不自得,爵禄之无动于衷”
的家风,对王阳明的熏陶似乎可以概括为两大端:一是活泼,二是豁达。
小阳明跟爷爷在老家余姚长到十岁。
余姚属于古代越国,民风以强悍著称。
竹轩先生就既有和乐、蔼然可掬的一面,又有规范严肃、凛然不可犯的另一面。
阳明一生也兼有这两个特点。
十岁的时候,他父亲龙山先生考中了成化年间辛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迎父亲进京。
阳明十一岁跟着爷爷进京,路过金山寺,竹轩先生与客人喝着来了兴致,想作首诗,小阳明在旁开口吟道: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前两句充满剑气,后两句箫音依依。
客人惊异,让他再作一首吟蔽月山房的,小阳明又脱口而出: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于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