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最怕“坐枯禅”
,一味追求清净,遇事便乱,把知识学死,终究功夫不上身,死不见道。
圣贤是圆融无碍的,《华严经》讲的“理无碍”
“事无碍”
“理事无碍”
“事事无碍”
四个法界,是修行的四个阶段。
功夫要到最后一步:事事无碍法界,任何事都透得过,毫无挂碍,才算得上成佛。
我们凡人总是活在“矛盾”
与“碍”
中,活在自我的计算能力范围内,不断颠倒着目的与手段,又总觉得会顾此失彼,因而患得患失。
唯有圣人可以打通为一,不计得失,不分彼此,真正做功夫,在事上磨炼,从而能知行合一,天人合一。
“事事无碍”
是大境界,其难就难在这个“随事尽道”
,心学强调百姓日用即为道,道是无处不在,不是只有追求圣贤之学,才是“上道”
。
陈继儒说:“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
行行皆可入道。
曾有本畅销书叫《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讲主人公在万里骑行中参禅悟道。
芸芸众生,有人以艺术悟道,有人以商业行道,大道相通,道通为一。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随事尽道”
就是要把万事万物中的道打通。
然后做什么都一样,做什么就能成什么。
“随事尽道”
也屡屡出现于王阳明的各种公文中,他要求部下在具体事里努力做到这一点。
每个人的命运不同,因缘不同,机遇与时代更是不同,也只有“随”
着,一切随缘起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时刻刻都恰到好处,即是入道,即是中庸,即是致良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