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中国古代教学,尤为注重家学家风。
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家风家教抓起,是很好的切入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讲话时说:“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好的家风,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古代因为科举制的存在,我们常说的世家子弟,往往也都是出自书香门第。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今天也一样,唯有读书是相对公平的上升途径。
古代在书院教育和科举精英教育下,通常也要三四代人,才能真正培养一位精神贵族。
王阳明能够成长为圣贤,也深受家风影响。
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王阳明的家世,他的六祖王纲,在元末小有名气,文武全才,但避乱世,往来于山水之间,时人莫知;五祖王言达终身隐居,读书自娱;四祖王与准也是闭门力学,尽读遗书;曾祖王世杰,把两次当贡生的机会都让给别人,平时言行以古圣贤为法;祖父王伦,号竹轩,是他教育出了阳明的状元父亲王华;王华曾因读书龙泉山中,人称“龙泉先生”
,生而警敏,读书过目不忘。
勤学、隐逸的家风到底给了王阳明什么?其传奇光明的一生是最好的答案。
王阳明以家书传家风,他在这封信里说:“吾非徒望而辈但取青紫荣家肥身,如世俗所尚,以夸市井小儿。
尔辈须以仁礼存心,以孝弟为本,以圣贤自欺,务在光前裕后,斯可矣。”
王阳明此言,才是贵族式的教育、以德为本的圣贤教育。
在崇尚科举、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下,王阳明教导侄儿要勇于与世俗相悖,读书的真正目标是要“以仁礼存心,以孝弟为本,以圣贤自期”
,这是与俗儒们观念上的根本不同。
老子曰:“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世人不知贵为大患,反以为荣。
爱身取贵,以致终身之累。
王阳明给弟弟指明读书不是为了“荣家肥身”
,而是要成圣贤,即便箪食瓢饮,也要如颜回一般,尊师重道,知礼行仁,方才是正途。
同时,要敢以圣贤自期,以家国为己任。
程子云:“天下之治,正家为先。
天下之家正,则天下治矣。”
又云:“夫王者之道,修身以齐家,家正则天下治矣。
正家之本,在正其身……言慎行修,则身正而家治矣……父子兄弟夫妇各得其道,则家道正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