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当把想象注入当下,用愿望代替判断,或因过度想象而生出恐惧,都会让人寸步难行,不得洒脱。
王阳明这封家书的目的就是想让徐爱轻灵、洒脱地应考。
除此之外,他还向徐爱建议考前十日便要调整作息和饮食,若平日不早起,忽然早起,精神必恍惚,写作怎会文思泉涌?提前养成好的作息,临考起早就不会觉得辛苦。
不要大鱼大肉,不要无节制地放纵情欲,也不要整日躺在**,这些都令人气乱神昏,惹病上身。
“务须绝饮食,薄滋味,则气自清;寡思虑,屏嗜欲,则精自明;定心气,少眠睡,则神自澄。”
跟徐爱讲完上面这套静心息欲的法门后,王阳明还特意强调所有真正致力于做学问的君子,没有不是这样的。
出入佛老,曾深研养生之道的王阳明,也不忘补上一段养生秘诀“勿昏睡,勿久坐”
。
唯有把“身”
“心”
都照顾好了,才能修齐治平。
在家书最后,他又跟徐爱交代了些考前读书如何避免杂乱心目,从而怡神适趣的话。
王阳明常教学生静坐,收放心。
这里他让徐爱要“渊默”
,心中有真乐,方能与造物者游。
把科举当作一场游戏,并且要快乐地玩这场游戏,王阳明这又是借老庄的路数,让徐爱卸掉所有包袱,轻装上阵。
整观王阳明这封家书,全是细微体贴的功夫,其用心用情之真,昭昭然。
王阳明自己赶考时,也未必如此细致。
徐爱此番考中后,第一时间便磕头拜王阳明为师,想来也就合情合理了。
心学是惟精惟一之学,致广大而尽精微。
王阳明之气魄胆大在战场上历历可见,其心思如发,在体贴学生、接引门人时,一目了然。
后来的十余年“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
徐爱在《传习录》上篇中这番描述体悟,足见阳明之学简易直接,高明精细,造诣无穷。
徐爱作为最早入门的弟子,得了王门真传。
阳明与徐爱堪比孔子与颜回,颜回是孔门精神的最高体现,徐爱是阳明心学教育的活样板。
这样的师徒之间,都是性命相系,心心相印,以真生命传真学问,凝结着具有精神超越性的世间真情,也共同成为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佳话。
可惜天妒英才,徐爱也和颜回一样短命,三十六岁便撒手人寰。
王阳明得知徐爱先他而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