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考上考不上都有命运的安排,君子穷达以时,所以放松,尽人事听天命即可。
但既然走上了科举之路,就安心入场,只是人生中一事而已,既来之,则安之。
但如果期望一定要考上,必须考出好成绩,反而给自己带来窘迫和耻辱,这是被功名迷惑太深了。
阳明以过来人的身份,先帮徐爱把境界打开。
接着说“切勿以得失横在胸中,令人气馁志分,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王阳明知道经历了上次的失利,面对三年才有一次的机会,徐爱难免会在乎得失,但若把得失心横亘在胸,则现场发挥必然不好。
王阳明点到这个穴位上,是要让徐爱放下杂念和执着。
放下很难,越在乎越难放下。
追求什么则被什么迷惑。
兢兢得失于眉睫之间,心何曾一刻自安。
陈继儒说的好“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
声色货利皆需放下,执着烦恼一并勾销,获得一种平和心,这样才能永远发挥得恰到好处。
又如象山云:“内无所累,外无所累,自然而然。
才有一些子意,便沉重了。
彻骨彻髓,见得超然于一身。
自然轻清,自然灵大。”
王阳明开篇告诉徐爱:“若期在必得,以自窘辱,则大惑矣。”
期在必得,便是陆象山所说的“才有一些子意”
,执着于“得”
,稍有意必,便“沉重”
了。
“轻清”
“灵大”
才是妙心,才能超水平发挥。
接下来的家书,我们又可见王阳明的细心处,他分别以进考场当日该如何,进场前十日当如何,进场前两日当如何,事无巨细,把所有情况都考虑了,并给予徐爱针对性的建议。
首先是考场之上,一心不可三用,不能一边想着考中了怎样飞黄腾达,一边想着若落榜有何脸面见人,还一边想着考场如何遣词造句,这样是怎么都不会成功的。
“只此便是执事不敬,便是人事有未尽处,虽或幸成,君子有所不贵也。”
这样做事便是不敬,便是做人还不诚、修养不足,即便侥幸考上,也会被真正的君子所看不起。
悬想无益,当制心一处,精力集中于考试本身,自然会有好结果。
我们常人总因无谓的想象而犯错误,徒增烦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