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学习心学,也要先向内转。
陆象山[2]有言:“此道非争竞务进者能知,惟静退者可入。”
又:“人精神在外,至死也劳攘,须收拾作主宰,收得精神内在。”
这些语录都是教人自反,澄心内观。
先把精神凝聚起来,从内在深处发出的力量才大。
所有高明都需经历一番向内的沉潜,龙场静坐的王阳明如此,在英国图书馆埋头苦攻的马克思亦是如此。
而今天的社会整个是“外驰”
的,人心浮散,任何东西都想向外表露。
发散之意重,收摄之功少。
落英缤纷,都成颓败。
而自二程、陆象山、王阳明都主“敬”
和“静”
,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
除了要克彰太叔警惕“外驰”
,王阳明在家书中更是针对性地解决这位道友亲戚面临的问题。
先肯定他说的“善念才生,恶念又在”
,足见其正在着实用功,但同时要在此处多加自省,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被习气缠缚所致。
找到病因在“习气”
,阳明接下来是论证开“药方”
。
他先是评价现世俗儒只管做口耳之学,不知道反身克己,被习气所缠,从而不能有进步。
然后,进一步挖病根,“夫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
学人不能克服自己的毛病,使得本性被习气所埋没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立志。
随任习气,整日奔忙,心无定见,稀里糊涂地生,乱七八糟地死,世间人大多如此。
都因没有真志,真有志者,定自律克己。
习气是一种自缠绕,不能自拔者则蒙蔽而不自觉,陷溺而不自知。
这样的生命便会停于私见己见之中,滞于此种固结之习中,人又怎能活出精彩呢?不固结于恶习,直从生命之源上立根,英爽而畅达,即为大勇,即为有志。
“志立则习气渐消”
“志立则学问之功已过半矣”
,王阳明最终开出的解药在“立志”
。
然习气难除,犹如本性难移。
没有一番痛彻反省,没有经历几轮讨真心、立真志,人还是一棵无根的芦苇,随世沉浮。
要除习气,必须实修“克己”
与“立志”
等心学功夫。
(可见拙作《王阳明的心学功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