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2)观察的方式
根据中外记者及新闻学家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可以将直接观察的方式大体归纳成几种形式。
△参加性匿名观察
在这种形式中,记者成为他观察的一群人或某个场景的一员,匿名观察,从而不影响被观察者的活动。
△参加性非匿名观察
在这种观察采访中,记者同采访对象一道进行相同的活动,但是不是匿名的,而是亮明身份,一边体验感受一边观察。
比如,采访清洁工人,记者同被采访者一起扫马路、清厕所,体验观察其活动。
新华社记者郭超人在20世纪60年代初为采写中国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新闻,亲自同登山队员一起登上6600米的高度。
亲眼看到珠穆朗玛峰的神秘而壮丽的自然景色,深深感受和观察了登山队员的生活,为生动报道我国登山队员征服世界第一高峰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比较准确、生动地反映了《英雄登上地球之巅》的壮举。
在电视报道中,有许多带有冒险性的活动需要记者亲自去体验、参加,同时拍摄采访。
例如,科学考察南极、北极、南沙群岛等,中央电视台都派出记者进行报道。
由于记者参加了活动,报道出来非常生动、具体、感人。
△非参加性公开观察
在这种观察形式中,记者到现场,亮明身份,留在现场从观察者角度来观察事件的发展。
同前两种方式相比,这种观察是完全纯粹的观察,记者不参与事件的任何活动。
在日常采访活动中,此种方式用得最多。
△非闯入性秘密观察
西方新闻界把这种观察比喻为“藏在角落里的老鼠”
。
1986年秋,《经济参考报》记者姜在忠在北京托运行李时,发现不法分子趁托运行李人多,敲诈旅客的行径;他还发现行李托运处内部为不法分子开方便之门。
在行李托运处守口如瓶和不法分子十分提防的情况下,姜在忠采取了秘密观察的方式。
他亲自观察证实了行李托运处内部同不法分子相勾结,坑害旅客,索取高价。
他连续写了内参和公开报道,引起了铁道部领导的重视和社会上的极大反响,促使北京站行李托运处纠正不正之风,打击了不法分子的敲诈活动。
非闯入性秘密观察的结果表现在屏幕上往往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关注,但是也容易引起一些争议。
因而,记者采访时要十分慎重地运用这种方式。
上述4种直接观察的方式在记者观察采访活动中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
需要指出,采取秘密观察方式应该慎重一些,注意职业范围内的界限。
有些不成熟的记者喜欢采访涉及个人生活的新闻,不小心侵犯人权;西方新闻界曾有记者跟踪观察或秘密躲藏某处窥探个人生活情景,这种做法是不道德的,也是侵犯人权的,我们应引以为戒。
(3)观察与判断
观察采访最有效的方法是边观察边判断。
作为电视记者到现场观察采访,必须随时判断怎样将你观察到的东西变成文字和画面。
记者在现场观察迅速判断的能力往往体现着记者成熟的程度。
记者必须判断哪些东西能够构成画面,哪些画面在新闻中最重要,怎样用文字描述在画面上无法表现的东西。
那么,记者在现场如何观察?如何判断?我们知道,电视新闻非常简短,不可能将记者用眼睛观察到的所有东西都容纳进去,为此必须删掉某些事实和细节,保留主要事实和有意义的细节。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较高要求——细心观察、判断准确。
记者在观察和采访中,抓取什么样的事实是同表现的报道主题密不可分的。
因而,在观察前不妨先自问一下对将要观察的事件怎样表现,你期望能怎样表现。
因为每个人对事物的观察都有自己的方法,角度不同,感受往往不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