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海格写道:“这一方法是由叶金扬发明的,他是公元1200—1300年的湖州当地人。
叶金扬死后,为了纪念他,后人在距离湖州26英里的一个叫小山的地方为他建立了一座巨大的寺庙。
这座寺庙至今存在,且每年都会举办纪念活动。”
今人考证,“小山”
就在今天武康镇龙胜村,小山麓古有小山寺,又名翠峰寺。
现只留下遗址。
而南面一个叫“小山漾”
的湖泊,仍保存着珍珠养殖的传统。
海格和麦嘉湖应该是在德清的第二天到了小山,他们在当地一本书中的一篇关于区域贸易的文章里看到养殖珍珠的工艺流程,但此书不卖给他们。
或许这是他们在德清遇到的唯一挫折,但由此他们知道了珍珠贸易在这里是垄断生意,其他乡镇或者家族要加入珍珠贸易,必须要在叶金扬寺庙举行祭祀活动,还要捐款给寺庙。
这相当于认祖归宗,承认叶金扬是此行的祖师爷,这是行规。
“这些东西都是第一次为外国人所见。”
海格不由感叹。
可见他们此行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
海格和麦嘉湖在德清的时期,湖州及周边城市大概有五千多人以养殖珍珠为生。
清末,养殖珍珠技术没落,直至技艺失传。
“春水龙湖水涨天,家家楼阁柳吹绵。
菱秧未插鱼秧小,种出明珠颗颗圆。”
明人伍载乔诗中的德清周边农家养珠情景遁入了时间的深处。
麦嘉湖在文末说出了此行的目的:“我那些聪明的同胞们也许乐意承担起这份事业。
珍珠工艺是最容易改进的,比如以前必须从事的危险潜水捕捞现在也不需要了;通过珍珠贸易或者制造技术,人们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
但是相比于珍珠给人类带来的福音,这只能算其中微不足道的收获。”
一场战争,必是一场争夺。
以一朵美丽的罂粟花而起的战争,挟裹了东方帝国的万物卷入汹涌澎湃的大西洋,珍珠只是其一。
史景迁等海外汉学家认为,鸦片战争将一个原来一直脸朝内陆的国家转了一个方向,开始直面大海。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叶金扬”
“下西洋”
后,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重返故乡,回到德清。
也是这个叫“欧诗漫”
的珍珠博物院的另一个缘起。
德清两日,遇上海格和麦嘉湖的两日。
看珍珠,也看一粒珍珠折射下的历史碎影。
离开时,一只朱鹮从下渚湖飞起,雪白的羽翼,像一封宋朝来信。
二〇一九年二月二十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