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始建于晋代的灵石寺,一直以来香火鼎盛,有戏剧演出舞台,或如楚州龙兴寺般有固定的戏场,是可能中的必然吧。
公元978年,钱俶纳土归宋。
随着历史洪流一起泄入大宋的不仅是吴越国的国土和子民,还有高度发展的五代戏剧。
至此,中国戏曲也从孕育期进入了形成期。
中国的朝代江山,给戏曲提供了肥沃的成长土壤。
雨愈发绵密,裹着古木、古寺、古塔,耳边似有清旷的钟声传来,是传说中灵石寺那口浮海而来的钟吗?
六 陌上开花缓缓归
是谁把一场活泼泼的参军戏刻在灵石寺的塔砖上呢?这些粗朴的线条泄露了一些消息。
反转镜头去戏台下找他吧。
他是爱看戏的人,戴着幞头,身着缺胯衫,总站在离戏台一米距离的位置,这样才看得分明而尽兴。
他的眼、耳、心、脑一起感受着台上优伶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和身上的衣饰。
当参军和苍鹘上台的时候,他甚至伸出右手的食指,在身旁那一片狭窄的虚空中划来划去,频繁地搅动着空气。
看戏的人潮中,谁会注意他的举动呢?除了那个骑在大人肩上的孩子多看了他一眼。
戏散场后,他慢腾腾地仿佛走太快会丢失什么似的,向灵石寺走去。
他蹲在寺旁山地上一堵已半干的泥坯砖墙前,然后拿起一块,砖面朝上,掏出一把小竹刀,在砖面上面凌空比画着。
戏在他的心里翻腾着,一个个人物就在眼前。
春风流**,柳絮飘飞,鹧鸪声声。
他抬头看了看天,又望向灵石寺。
此刻,钟声响起……那颗忐忑的心顷刻间沉静了下来。
他下手了。
刀锋犁开紧实的砖面,发出一种沉闷而细微的“哧哧”
声,他“呼”
的一下吹开翻出的泥花。
这些不连贯的小声响,有一种被小心翼翼包裹着的小兴奋,似泥土拱出芽叶那般不易觉察,估计只有地上的虫子能听得出来。
在时间的推动下,他的手越来越放松,刀下的线条像山野草木般地生长起来。
那些青灰色或土黄色的砖面上,像底片经过药水后,一个个人物活泼泼地浮上来。
最后几笔,他留给了她。
台上的她,女扮男装,杏眼流转,腰肢如柳,载歌载舞,一转身杏眼一瞪,是一个苍鹘。
真好看啊!
刀尖往上一拐,连上那张小口的刹那,插科打诨之声,配合着眼神流转,像山间春水般哗哗流淌出来。
他站起来吁了一口气,检阅着自己的作品,不由得笑出声来。
他在六块半干的泥坯砖上,一共刻下了八个戏剧人物,这是一场参军戏的主要阵容。
他把这六块砖连同其他砖一起搬进砖窑。
他站在窑前,像站在戏台下看戏那样,看着熊熊窑火吞没了“他们”
。
黑夜与白天的几次交替后,窑火熄灭,塔砖慢慢冷却。
他看到了“他们”
都完好地留在了砖面上,尤其是苍鹘的那双杏眼,声色灵动。
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艺术创作,代表了每个人,为佛祖而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