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释读与评点]向到日后的经方议说和问询诸事
banner"
>
从李鸿章的这封信中,可知经方是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月启程前赴日本的,途中有致父亲一信,抵日后又有两信,禀告了相关情况。
李鸿章当由经方信中得知,“日皇见各使,不令参赞、翻译同见,又不另派译官”
,就此他回信表示了“以后华使交替,殊多不便”
的担心。
其信中又言及,黎庶昌(字莼斋,原驻日公使)想已起程回国,他于去年十一月(冬月)间有信,告知所听说的伊藤博文将于今年来华“议商东方交涉之事”
的情况,强调其“意在朝鲜”
。
李鸿章对此自然是敏感而又担心的,询问经方,是该国大臣中果真有相关密议,还是黎庶昌的个人猜度,并说军机处、总理衙门(枢译)“见此疏,必不动听”
。
由李鸿章此信中,可知醇亲王奕譞已经去世。
查知其人去世的具体日期,是在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91年1月1日)。
而其出生,是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九月二十一日,享年只有51岁。
他是病死的没有问题,但具体死因有不少传闻,譬如,有说慈禧太后剥夺其延医权,有说太后知其患“内热”
而故赐“冰水”
加害,有说太后赐娼妇害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未必可信,但在老太后的专制**威之下,这位王爷、皇父、同时也是慈禧太后小叔子和妹夫的“权贵”
,实际却很受压制,加上他生性谨小慎微,怕遭太后疑忌,终日生活在忧惧当中,这不能不说是戕害其身体的重要因素。
不管怎样,这位王爷毕竟是命归黄泉了。
朝局并没有因他去世而发生大的震**。
李鸿章此信中有言,“醇邸薨后,诸务照常敷衍,朝局尚无变更”
。
当然,接下来还有“孰与决大计定大疑者”
的忧虑,说明起码在海军和更广范围的洋务方面,这位王爷还是有一定决策权的。
李鸿章是局内人,他的相关感触自不尽为虚。
关于借贷洋款的事,李鸿章信中告知经方,伦道呵的合同草稿未到,已函商庆郡王奕劻(庆邸),“借款暂作罢论,关东铁路即尽户部每岁二百万逐渐筹办”
。
可知,至此洋款之事基本算是无果而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