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释读与评点]说家人诸事,言水灾荒政
banner"
>
从此信开头的“再”
字可知,这仅是全信的后半部分或后附部分,但有相对完整的文意表达,予以录载。
信中“闻有谢恩折,系谢兼署抚篆,抑谢畲侄馆选”
句,“兼署抚篆”
,是说哥哥由两广总督兼署广东巡抚,查知朝命是在光绪十六年四月初七日发布;“畲侄馆选”
,是说经畲侄儿(李瀚章子)本年春闱中进士,又被选拔为庶吉士进翰林院庶常馆深造。
李鸿章听说哥哥有谢恩折,询问是为何事。
无论如何,经畲的此番科名之得,是李家“经”
字辈在举业上,继十年前经世之后的又一同等“重量级”
硕果。
信里述及天津大雨河溃发生严重水灾而致大饥荒事,所谓“洼区庐舍禾稼,概付波臣,民人纷投陆地,来津就食者,奚翅(何止)数万,津中几无干土,仅就城墙搭棚,散给馍粥,苦不堪言”
,这是一幅何等悲惨的情景!
“父老传言,百余年所未有”
,竟是百年不遇的大灾!
不仅天津,北京也是如此,“闭两门御水,无屋不塌漏,大内养心殿亦然”
。
连皇宫建筑都有“塌漏”
,民房何堪?所谓“万寿圣节”
赶上这样的奇灾,当然会使皇家扫兴。
如此灾情之下,自急需办理赈济,李鸿章告诉哥哥他眼下的筹策和举措,觉得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问题,更须筹“今冬工、赈两项”
,所需巨额资金得向“各督抚筹助”
,自己为不知获应与否而备感焦灼。
的确,当年国弱民穷,灾害又多又重,接连不断地需要筹赈。
当然,最受苦难的是灾民群众,可辖区官员也得费心费力,所谓“荒政”
之办,绝非易事。
从李鸿章此信中可知,经方在京城涉入“代借洋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