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释读与评点]受命赴烟台谈判与津人“吁留”
banner"
>
李瀚章写这封信的时候,已受命赴烟台与威妥玛继续议谈,所谓“烟台之役”
云云,即指此事。
此信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津郡绅民纷纷吁留”
之事:李鸿章正在料理起程的当儿,“忽传津城内外遍贴告白,阖郡绅民齐集议事”
,目的就是阻止李鸿章离津。
为此,又不断有成百上千的人集群来李鸿章官衙“禀留”
,还出现大规模上街集会的情况,甚至放出风声,若是李鸿章果真启行,“必卧路攀辕”
,就是一定要阻路挡车的,“否则即与洋人滋闹”
。
这是李鸿章给总理衙门的信中述说的。
他由此联想到前几年的天津教案,表示了这样的担心:“津郡五方杂处,人心浮动,谣言极多,诚恐鸿章一经首途,无知愚民与外人寻隙挑衅,或妄报烟台谣说,以讹传讹,乌合之众,仓卒之际,倘再有庚午五月之变(即指天津教案),断非道府所能弹压禁止,一波未息一波又起,后患何可胜言!”
那么,李鸿章的一趟短途差事,为何会引发这般动静?从贴出的“阖郡绅民”
的“告白”
中来看,是说李鸿章“自到任以来,爱民如子,代谋衣食,无微不到。
连年水旱大灾,救活百姓无数,百姓赖以活命,不可刻离”
。
竟到了一刻也离不了的地步,岂不有些奇怪?李鸿章应该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为免赴烟台而暗中策动。
而纯是绅民的自发行动似也难以说通,消息灵通、富有声望和影响的名绅联络组织当不可少,而相关官员背后透风、怂恿也不能排除。
无论如何,反正是真的惊动了朝廷,有谕旨“令即晓谕士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