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许仲韬,即许钤身(字仲韬),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氏,比较熟悉洋务,以候补道曾被任命为出使英国副使(此任命旋又作罢),这时受李鸿章之命与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联络。
信中说到的“腊月初始由重庆上行”
的格维讷,是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
信中还言及丁雨生即丁日昌“疏辞闽抚甚力”
的事情,说他“一人兼船政、台防,又有闽浙总督李鹤年(子和)阴掣其肘”
,意思是政务繁多,又有人事纠葛,事情难办,恐怕要“再三辞脱而后已”
,认为福建巡抚还可以另找,担心的是“台湾将如之何”
?至于信尾说到的“日本森公使为高丽事来保”
,是说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为朝鲜的事情前来保定与李鸿章议谈,主要是交涉朝鲜不应是中国“藩属”
的事情。
这涉及传统遗留下来的中国与周边某些国家的“宗藩关系”
问题。
这种“宗藩关系”
之下,清政府通常并不干预“藩属”
的主权和政务(特殊情况下也有介入),主要是要“藩属”
名义上的“臣服”
和定期不定期的进贡(回赠的礼物价值往往更高),而“藩属”
有事时则需要不惜付出来尽保护义务,可见并不同于近代列强形成后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
当然,这种“宗藩关系”
固然有其与现代正常国家关系的不符之处,但列强要求清朝取消,并不是要维护平等的国际关系,而只是制造借口,为其侵略扫除这方面的障碍和阻力而已。
后来的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法国和日本都利用了这种借口。
这时日本公使要来与李鸿章议谈中朝关系之事,就是日方要染指朝鲜、夺取侵华跳板的较早步骤,以后更变本加厉,直至借以发动甲午战争。
此信中涉及的家事,主要是因为哥哥调任四川总督,而牵涉的母亲奉养之事(时李母在武昌督署)。
信中说到,三、四弟也就是鹤章、蕴章近年屡有迎养皖省之议,听说母亲也很想东归,若是哥哥由云南就近赴任四川,那么在其眷属溯江西上的同时,母亲则可回归皖省,这样似乎能两全其美。
说是已经和蕴章(和甫)当面商量过,在皖省预备住房,并致信鹤章(季弟)暂在武昌官署陪侍着母亲,静候哥哥的如何办理之信。
只是又担心“老母回皖,家内人多事杂”
,蕴章、鹤章等又都有病,他们能否小心服侍,特别是说五弟凤章“近日行为尤多舛戾”
,让人不安。
看来,即使他们这等人家,家事上也不是一顺百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