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当然,与现在也有区别,那时幕府并非在编的“公务员”
,而属官员私家延聘。
不过,到晚清时候的强势督抚这里,幕府的性质和特点上较往昔有着明显变化,最凸显的就是幕僚与官员身份的连通已非常密切。
一方面,是有些官员甚至是有相当品级者不乏充当强势督抚的幕僚;另一方面,强势督抚的幕府不啻成为造就官员的重要源地,像李瀚章、李鸿章兄弟不就都是从曾国藩幕府起家的吗?信文中所说“近来幕道最难出色,好手即欲为官,不肯久居”
的情况,也可从一个侧面说明出幕入官成为热门途径。
尽管各大员的幕府构成特点不尽相同,譬如曾国藩幕府除了办理军政实务的人员外还寄养了批量闲散文士,李鸿章幕府则特别讲究实用需要而不养闲人,但无论如何起码都是要有各方面的实务人员。
李鸿章在这封信中述及他的幕府情况,按专责就涉及洋务、盐务、军事、刑名、书启、奏折等类别。
至于哥哥要求的为其物色幕府人才,看来未能如愿,李鸿章仅向他推荐了一个为两江总督所用作刑名一席的任氏,此人要价颇高,信中说为曾国藩暂留,“如伊不用,或可转荐兄处”
。
李鸿章还特别告诉哥哥,“要紧公事必须自家执笔”
,即使“不自起稿”
,也要“能改”
,总之,不能完全依赖幕僚。
想来,这不仅仅是劝诫哥哥不要“懒政”
,也是防止自己失于把关而出事故。
再说平捻军务方面。
信中李鸿章除了简告自己的军事布置外,特别说到奏留霆军的事情。
霆军就是所录上封信里言及的“鲍军”
。
鲍超字春霆,故其营伍名“霆军”
,为湘军所属。
它是参加平捻战事的湘军主力部队,就在李鸿章写这封信之前,刚发生过因“尹隆河之战”
而导致的霆军和铭军(淮系刘铭传所统营伍)争功诿过事件。
此战发生在湖北京山尹隆河地方,是对东捻军的重要一战。
战前霆军和铭军约定了出击会战的时间,而铭军为争功而提前出击,陷入被动,大遭损失。
是按原定时间出击的霆军到后救助了铭军并反败为胜。
但战后刘铭传恩将仇报,反诬因霆军违约晚到而致铭军失利。
李鸿章按此口径上奏,鲍超反被责难,而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也未积极为鲍超和霆军辩诬。
大为气恼之下,鲍超坚决求退。
而此际,则处在霆军是入陕还是留鄂的争执之中。
当时奉命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的湘系大员左宗棠,力争霆军入陕,而李鸿章兄弟则力争霆军留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