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苟志于仁矣 美好的目标会让我们成为美好的人(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苟志于仁矣:美好的目标,会让我们成为美好的人

banner"

>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无恶也”

,恶有两种读音——è和wù,但意思完全不一样。

“苟志于仁矣,无恶(è)也”

,如果一个人有心去求仁,便不会做太多坏事。

一个人有心求仁,就说明他有比较高的精神追求。

即便他一开始的方法可能不对,还达不到仁者的要求,但只要有这样的精神追求,他就不会坏到哪里去。

关于“苟志于仁矣,无恶(wù)也”

的解读是,如果一个人有精神追求,想要成为一个仁德之人,那么,大家都不会讨厌他。

我个人更偏向把它读作无恶(è)也。

当然,我的结论也不一定对,因为对《论语》的解释本身就有诸多门派。

我读了一本书,叫《论大战略》。

这本书中讲到林肯。

林肯做事有大方向,他追求平等,要求解放黑奴,这就是“苟志于仁”

在这个伟大的精神追求之下,他做事也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在某些时刻,他会有维护奴隶制度的举动,因为如果他不适时维护奴隶制度,可能美国就分裂了。

细究他做事的细节,我们会发现他也做过错事,走过弯路。

但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志于仁”

的话,他所做的这些事都不算是坏事,因为他是为了伟大的目标。

林肯对此的阐释,我觉得特别有道理,他说,指南针能够把人带到南方,准确地引导人走向正确的方向,但如果只沿着指南针走,就会掉进沼泽地。

所以,得学会绕过沼泽地,避开陷阱,甚至还要走一点回头路,只要心中知道,最终要走到南方去。

这就是指南针和行走智慧之间的妥协与合作。

孔子的时代令人很难明辨一个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大家都是靠传言在塑造彼此的形象。

像孔子经常提到的管仲、晏婴,我们都很难准确地评价他们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孔子的这句话提醒我们的是,一个人内心笃定,大方向是对的,就不会做特别糟糕的事。

在小事上,是对还是错,不容易分辨,但是如果把时间的尺度拉到足够长,看看这个人到底是为什么而做,他的方向在哪儿,那么好和坏就容易分辨了。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立大志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空间黑粉五百万的影帝夫人又拽又凶柴刀流恋爱日常陵夭苍穹之上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沈影帝的小甜妻七十年代掌中娇重生之学霸攻略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国民影后:老公,安分点!三国之上将邢道荣西游:大王不好,他又来抓食材了梦回大明春都市之大仙尊龙图案卷集·续重生之我是星二代镇国战神风水主播,一个关注全网官方慌了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电影世界交换师仙酿师重生农女巧当家年代文中的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