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一主题以一个厚重的和弦作为开始,由乐队极为缓慢地奏出一个十分沉郁的旋律,鲜明地暗示着浮士德对追求知识与真理的永不满足、焦躁不安的渴望和强烈的抱负,随着乐队从沉重的慢板突然转变为汹涌澎湃的快板,它唤醒了一个在抑郁中的想要不停地探索未知神秘世界的浮士德。
第二个主题比第一个主题活泼而明亮,似乎预示出黎明前的希望。
双簧管奏出一种淡淡的“乡愁”
之情,表达了浮士德的爱情、**、孤独感及对真理的向往。
一段简短的插曲经过,令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暗示出第一主题。
在音乐缓慢渐淡之际,由圆号和单簧管引领,进入第三个主题,这是一个强烈而激动的快板主题,表现浮士德对于幸福快乐生活的不满足和永不气馁的斗争精神;第四个主题由单簧管和双簧管奏出,表现出浮士德的“痛苦的欢乐”
;最后的主题是一个坚定的五声音阶,由小号引领,具有强烈的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气概。
李斯特用这些元素编织了一个强有力而庄严的音乐织体,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李斯特的音乐自画像。
第二乐章:格丽卿Gret(Marguerite)(温柔的行板)
这个充满深情的慢乐章采用三部曲式结构,降A大调。
乐章刻画了清纯少女格丽卿(玛加蕾特的昵称)的性格肖像。
格丽卿纯真可爱,浮士德被魔鬼施以魔法返老还童后,和格丽卿相爱,最后却导致了一场爱情悲剧。
主题先由长笛和单簧管引出,紧接着双簧管在中提琴轻柔的伴奏下奏出清纯柔美而富有变化的旋律,随后长笛、单簧管以及弦乐又分别加以重复和发展,意在表现格丽卿的纯真无邪的形象。
单簧管和中提琴之间的“对话”
以及第一乐章浮士德的几个主题的出现,象征格丽卿被浮士德迷住了。
最后,浮士德的主题和格丽卿的主题化为一个柔情似水的“爱情二重唱”
。
第三乐章:梅菲斯托费勒斯Mephistopheles(快板,谐谑的,结尾加入合唱)
末乐章通过快节奏的音乐,用戏谑的手法塑造了否定一切的魔鬼梅菲斯托费勒斯的形象。
梅菲斯托费勒斯企图以甜蜜的爱情、欢乐的生活和至高的权力收买浮士德的灵魂,最终没有得逞。
第一乐章浮士德的几个主题和第二乐章中格丽卿的主题都在这里出现,只是前者改变了原貌,后者原封未动。
有一种解释认为,这是因为邪恶的魔鬼不具备形成个性主题的内涵。
由于浮士德身上体现出的性格弱点恰恰给了魔鬼实现他目的的机会,而面对天真无邪的纯洁少女格丽卿,魔鬼完全没有施展的空间,因此,李斯特便将第一乐章浮士德的主题全部拿来,重新加以变化成为嘲讽和魔鬼的变形,从而使这个乐章具有显著的戏剧性和诙谐性特点。
李斯特在这里采用的“主题变形”
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效果,因此,第三乐章“梅菲斯托费勒斯”
堪称是第一乐章“浮士德”
的异化的翻版。
通过高度化的半音音阶、跳跃的节奏和奇幻的谐谑曲般的音乐,音乐被推向无调性的边缘。
第一乐章中的浮士德第二主题和第三主题在经过魔鬼化后,变成了地狱的赋格曲。
音乐的**过后,低沉的长号引出了庄严的合唱主题,在管风琴连续不断的延长音和弦乐的震颤烘托中,男声合唱出了歌德《浮士德》第二部里“神秘合唱”
的诗句,紧接着,男高音独唱出第二乐章格丽卿纯洁无邪的主题。
最后,第一乐章的浮士德第二个主题徐徐响起,整部交响曲在通向内心神秘世界和胜利凯旋的壮丽和声中结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