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相反,在莫扎特特别是贝多芬的作品里,C小调的就很多,有的还很著名,如莫扎特的C小调第20和第24钢琴协奏曲(k.466,k.491)、C小调弥撒(k.427),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命运”
交响曲、C小调第八“热情”
钢琴奏鸣曲等。
因此,相对而言,C小调第95交响曲是海顿“伦敦交响曲”
中比较富于戏剧性和悲怆性色彩的一部交响曲,反映出海顿尝试走出传统创作模式的愿望。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C小调,奏鸣曲式。
这也是海顿12首“伦敦交响曲”
中唯一一首在第一乐章开始没有慢板引子的交响曲。
音乐一开始,呈示部的主题不再是以往生活世俗性的,尤其是建立在对比动机上的C小调的主部主题,悲怆的戏剧性因素十分明显。
在主题的结构上,海顿不同寻常地采用了两个冲突性的对比动机,在他的后继者莫扎特和贝多芬那里,这是司空见惯的手法,但海顿这样用就很少见。
第一个动机像是命令式的,第二个动机则比较温柔,给人的感觉像是来自歌剧的戏剧性形象。
副部主题则比较平静安宁,没有了开始的悲怆性情绪。
展开部是一个三部曲式的结构,第一、第三部分发展了悲怆性的主部,第二部分则是主部和副部动机的互现。
在再现部,音乐又回到了呈示部开始的主部主题的冲突对比中,充分显示了维也纳古典乐派戏剧性冲突对比的特点。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变奏曲式,降E大调,以弦乐为主导,没有定音鼓和小号。
和第94交响曲的慢乐章一样,这个乐章仍然采用了主题与变奏的形式。
如歌般的主题完全没有第一乐章快板里的戏剧性冲突对比,安谧的抒情性支配着整个乐章的情绪,有点莫扎特式的怀旧风格。
变奏则在大提琴部和第一小提琴部之间交替展开。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C小调。
仍然是18世纪交响曲第三乐章最标准的形式,幽灵般的C小调小步舞曲似乎暗示着前面第一乐章里的主题动机,表明它们之间是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的,因此,第95交响曲的小步舞曲不像第94《惊愕》交响曲的小步舞曲那样带有民间音乐的性质,而是兼有戏剧性和抒情性。
小步舞曲过后,乐章进入三声中部,调性从C小调变为C大调,独奏大提琴在弦乐组拨弦的伴奏下奏出了一段迷人的兰德勒风格的舞曲,充满了愉快的情绪,与前面(和后面)的小步舞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前面的小步舞曲再次回来,重复了前面的部分。
第四乐章:活泼的快板,复三部曲式的回旋曲,C大调。
总的说来,这个乐章乐观轻松的风格特征与第一乐章不太统一,主要体现在乐章两头首尾部分的主题之间有一个很大的赋格段。
乐章开始前8小节的主部主题带有娱乐性质的特点,十分轻松优雅,先是从弦乐开始,然后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和大管等活泼而愉快地加入。
这一段,令人很明显地感觉到主题的性质改变了,它不像第一乐章一开始那么“严肃”
和有明显的冲突对比,而是生活化、情趣化的,洋溢着一种自然洒脱的乐观情绪。
但接下来,主题很快就变得“严肃”
起来,海顿突然采用了一大段很学院派的对位手法的赋格。
在这个赋格段里,主要主题被改变了,呈现出的是昂扬豪迈的英雄气概。
轻松的和严肃的,理性的和情感的,娱乐的和思辨的,主题性质和音乐风格的截然不同,被海顿完美的交响乐原则和古老的对位形式结合在末乐章中。
如果用贝多芬交响曲的标准衡量,这个乐章乃至整个交响曲显然还不那么成熟和自然。
C小调第95交响曲虽然不是12首“伦敦交响曲”
中的翘楚,但它却最鲜明、最突出地表现出海顿有意尝试将古典主义交响曲创作朝戏剧性的方向发展,虽然比他年轻很多的莫扎特的最后三部交响曲(第39—41)在海顿创作“伦敦交响曲”
之前就已经为古典主义交响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