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装饰音(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可以举的例子无数。

我不做学问,所以写文字找范例全没“纲举目张”

的效率。

我随机碰缘,撞上就撞上,不记也就自然忘却。

可次数一多,感觉变成“理论”

,再去寻找能够自圆其说的范例,总觉得有点牵强附会。

好在我没有准心,没有学术框架,所以就地取材,捡进篮子就是菜。

昨天我的“晨课”

读到巴赫WTC第二册#g小调前奏曲和赋格。

前奏曲是两段交替的法国序曲风格,起首两小节的两个主题,性格截然不同。

第二小节的和弦倚音加强了第二主题的性格特征。

音乐到第五小节,和弦倚音变为16音符的旋律。

时值被确定,装饰音以旋律形式写出,音乐铺展伸肢,由紧到松。

由此,音乐家的意图跃然纸上,这种音符书写上的伸展收缩,翻开乐谱到处都是。

简单明了的例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V330,第一乐章第19小节:

装饰音和其他音符之间没有区别分类,它们都是音符,对音乐家来说,只是时值上的伸缩而已:

仔细观察,这里的装饰音显然是音乐整体的一部分。

第二小节的第一个倚音和弦与主音和弦的关系是小三度进一度退一度的对称(第二个倚音中的主音和弦里,重升Fdoublesharp的摩擦给人一种收缩感觉),第一和第三小节似乎是把装饰音浓缩的动机,用音阶的方式展开。

第四小节,倚音和弦的对称扩大到六度,但马上回缩,类似第二小节但又不尽相同的小三度,以此上下左右形成稍稍偏离的对称。

这是画一个小圈,勾一个既相应又相对的图样来重复区别,然后展开这个圈套的模式,给后面稍大一点的弧线圆圈提供相当的余地,随即立刻收回,重叠上去的小圈与前面的原型相错相比,几乎类似却又不是。

这是徒手的素描,抽象的圈圈和随手勾勒出来的弧线关系,是说一句,重复一句似同非同,然后倒回来再说一句的动态,第五小节结尾是整个抛物线的回归。

第六小节之后,巴赫开始对这一主题动机展开神奇的探讨和变奏。

这种语言模式在巴赫的音乐里面到处都是。

不知是否自己手工劳作之中每天碰到的缘故,觉得这是一种直截了当的艺术言语和手势。

我最近正在整修一件多年以前的作品,经常碰到类似的视觉形式和模式关系:

铜柱模型局部

这里不可不提Urtext版本莫扎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K.284(205b)的例子。

第三乐章第十一首变奏曲,编谱把首版和手稿每一行乐谱上下并列[4]。

由此可以清楚看出莫扎特如何移动音符,对他来说,装饰音和主音音符都是音乐,区别只是时值和记谱的技术问题:

记得很多年前,在钢琴上聆听巴赫BWV1o给我印象深刻。

把当年的笔记找出来:

1999-9-22

开始弹肯普夫改编的巴赫f小调键盘协奏曲中的Largo(小广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