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和声在上面行走,间断有律的旋律潜入浑然之处,低音部分是亨德尔魔术般的咒语。
可惜的是中段莫瑞尔说教的歌词,不免把原有简练集中的惶惶不安拖延下来。
作为提奥多拉的另一面,伊蕾妮的性格忧郁,她的音乐略带浑厚色彩。
伊蕾妮这个角色是提奥多拉的现实和垫底。
在咏叹调第一段音乐里,亨德尔的音乐确凿无疑地体现了歌词的精神,从而定下伊蕾妮这个人物的性格基调。
随后,咏叹调终止,温暖的合唱层层渗透进来,拥抱苦难深重的基督世界。
赛普提米乌斯带着罗马人的信息进入这宁静而又一触即发的基督世界,给剧情带来期待的动向。
瓦伦斯给提奥多拉出的难题令人难堪:不服的代价不是致命的死亡,而是调笑凌辱的更加——尽管这种惨不忍睹的故事在古代战场司空见惯。
面对比死亡更坏的消息,提奥多拉的咏叹调反而带有甜美的魅力。
提奥多拉的殉难是个宿命,这里只是一个开始。
所以亨德尔没在突然的戏剧转折之中失去自己。
晚年的大师注重的戏剧不是表面的张扬而是内收的能量,悲苦以笑容相对更加辛酸。
内心的喜悦和微末之中的动态,是这部清唱剧的精神统一。
提奥多拉的咏叹调“天使,从未如此明亮和美丽……”
[24]是段简洁的音乐,咏叹调没有中段也没有返始。
音乐以极少的模进获得一种宁静的精神状态。
这种性格在紧接着狄迪慕斯的唱段“慈悲的天堂……”
[25]中,可以听到类似的回响。
在音乐的伴奏之下,狄迪慕斯唱的几乎是朗诵风格的44慢板,但他毕竟不是提奥多拉,第二句突然转到激越的38行板,在给人一种情绪的波动之后,再次回到慢板的平稳。
幕终合唱是三幕一体合唱发展的第一个环节,和后面两个合唱一样,音乐趋向丰富的色彩变化,是层层复加的绚丽篇章。
基督徒的祝福,安静地在属和弦上行走,期待和告别的音乐给人一种浮动滑行感觉。
言语止处,乐队穿过合唱开端的前奏因素,把音乐带回稳定的主和弦上。
第二幕是全剧的精华所在,也被公认为亨德尔所有清唱剧中最为杰出的一节。
六个场景性格分明,却又相互传递戏剧的动态和脉息,从而加速戏剧的发展,把剧情推至**。
第一景,紧接着瓦伦斯的独白,合唱是罗马人的群体声音,带着感染力的欢乐气氛。
在亨德尔清唱剧里,合唱队的性格变化能动,角度多样奇出。
这种戏剧功能几乎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带着诙谐的调子和舞蹈性格,瓦伦斯的咏叹调:“传播他的名字,颂扬他的荣光……”
[26]全不像是暴君的模样。
爱神维纳斯的庙宇阳光明媚,毫无妓院的阴影和猥琐。
当瓦伦斯重申他对提奥多拉的判决“不屈的少女要以她的贞节为代价”
时,合唱队的歌声“维纳斯在天上调笑……”
[27],是模棱两可的怪诞,气势磅礴的合唱夹杂捉弄游戏的谐谑,那是号角广场的集会场面,充满杂技团的热闹和喜气洋洋的风光。
戏剧的明亮层面推到极点,可是,骤然之间,戏路在此掉头一转,剧情落在监狱的阴影角落。
这里,戏剧上的强烈对比令人寒栗悚骨,但是亨德尔自有他的妙法。
第二景有着相当奇特的安排。
它由两个被称之为“symphony”
(交响)的乐队夹住一个带有诵唱、没有中段的DecapeAria(返始咏叹调),随后又紧接一个带有诵唱的返始咏叹调。
[28]这种违反常规的双重咏叹调结构几乎不给观众喘息的机会,它给提奥多拉的情绪转折,提供足够的空间,并在戏剧结构上面,强调了这一关键的支撑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