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以发展为导向的UNESCO教育指标体系,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和法律体系不健全,教育发展规划不断落空,而发达国家的教育扩张逐渐结束,随之而来出现了“过度教育”
问题。
教育发展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遇到了扩张之外的结构性问题,于是,UNESCO提出“处在十字路口的教育规划”
,开始经历艰难的转型。
1999年,UNESCO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成立了统计研究所(UIS),其统计指标一直围绕着UNESCO的使命进行重构,即公平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指标重在描述性别和族群之间的公平,以及处境不利群体的教育机会。
(二)结构调整导向的教育指标
世界银行(WorldBank,WB)成立于1945年12月27日,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theIionalBaio)的简称,它是联合国属下的负责长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
WB是根据1944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成立的。
}kt}1.WB教育指标的特征}kt}
WB并不是教育专门机构,它的使命是通过对生产事业的投资,资助成员国的复兴和开发工作。
教育,作为发展的组成部分,也经常被纳入WB的项目范围中。
不过,WB还是按照银行的规则来运行项目,通过对贷款的保证或参与贷款及其他投资的方式促进外国投资,当成员国不能在合理的条件下获得私人资本时,则在适当条件下以银行本身资金或筹集的资金及其他资金,给予成员国直接贷款,来补充私人投资的不足。
尽管WB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但它毕竟要求还款。
因此,它在选择项目分析的教育指标时,会强调成本和收益。
WB对教育指标的贡献,主要是推动了教育收益模块的不断发展。
教育的收益,虽然在教育经济学中表现为终身收入的增加,但是,那是教育的个人收益。
WB引入教育的社会收益的概念,并且得出结论:初等教育虽然没有个人收入上的优势,但社会收益非常高,正好是政府财政投入应该支持的项目。
WB引入教育的社会收益的概念,加入性别和地区分布,使其更具有社会投入的意义。
在技术上,将“能力”
和“素养”
等纳入教育指标体系。
}kt}2.WB教育指标的独特功能}kt}
由于引入教育投入的社会收益作为评价教育经费的标准,因此,WB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特别是1986—1995年期间,其教育投资战略发生了巨大转型。
对WB教育政策的演进进行详细分析的菲利浦·W.琼斯(PhillipeW.Jones)将这个转型描述为从发展到改革(fromdevelopmenttoreform),其主要目的就是为结构调整进行贷款(lendingforstructuraladjustment)。
从发展到改革的转型,WB政策上的改变,就是将结构调整作为发放贷款的重点。
世界银行在其报告中对结构调整贷款进行了解释:先前的项目主要设计为满足当前紧急的需要,其结果是,项目集中于评估当前的困难,而不是着眼于发现这个国家正在出现的、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促进结构调整贷款就是扩大多年项目的比例,以连续多年的贷款项目促进这些国家实现结构性调整。
那么,WB所指的结构性问题究竟是什么?
第一,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在发展中国家,在赶超发达国家的战略中,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功能得到重视,属于非常迫切的社会需求,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与此同时,对社会长期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普及初等教育的工作,却没有成为资金支持的重点。
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失衡,是最突出的结构性问题。
第二,高等教育资助和需要之间的差距。
如何甄别真正需要高等教育资助的学生?如何减少把宝贵的资源分配给并不特别需要的人的情况?资源配置和实际需要之间的不匹配,实际上反映了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WB发现的发展中国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稀缺和浪费同时存在的状态,是普遍的结构性问题。
第三,管理主体和实施主体的分离。
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和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但是,关于教什么、怎么教,却往往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代替学校做出,这不仅造成学校缺乏自主性,更重要的是使得学校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作为最优先级,而忽视了学生及其家庭的需要。
这种权力的错配,直接导致“听见学生声音运动”
,是公共教育体系的典型结构性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