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专家们也认为,只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大学校长便能成长为教育家。
[5]
其次,有职业精神和管理能力。
敢于负责、敢于解决问题、敢于严格要求是著名校长的共同品质。
它在过去普遍存在,现在依然随处可见的“怕犯错误、左顾右盼、遇事不表态”
和“工作松懈、怕得罪人、因循守旧”
形成尖锐对比。
敢于负责总要得罪一些人,而实际中是好人不能得罪,不好的人也不能得罪,因而成了缺点、错误。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包括校长不作为;为什么老好人吃香;为什么庸才占据领导岗位,在某些问题上是非不分。
再次,当大学校长就不要做学问,要专心致志做好管理工作。
周光召在中国科协年会上说:“当官就不要搞科研,搞科研就不要当官。
我是赞同的。
过去有一句话说,‘校长兼校工,上课带打钟。
’校长是很忙的,怎么可能又当校长又搞学问。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就说自己从来没有带过研究生。
现在一些大学校长自诩自己当校长,又带了多少博士生。
我认为要么就没有当好校长,要么就误人子弟。
十多年前,一位院士当一个名校的校长,询问我如何发表施政演说。
我说你一定要讲一条,就是牺牲做学问的时间,搞好学校管理。
我还给他设计了一条口号,‘我当院士为人民,我当校长也为人民。
’”
大学校长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历练。
因此,校长任期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
。
再次,要关心社会、锐意改革。
科技史证明,科学得不到社会的支持,本身不可能发展。
大学除了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外,还有面向社会的功能。
据我了解,在高校中,朱九思和邓旭初是最早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讨论的。
刘道玉在高教司工作时,对恢复大学招生做了大量工作。
在社会转型中,大学要跟上改革的步伐,和社会一起成长。
最后,要有创新精神。
现在到处讲创新,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就拿全国大学的校训来说,差不多都是那几句话,“团结、求实、创新”
之类。
十多年前,我在创办一个不大的职业技术学院时,提出的办学理念是“职业型、大众化、开放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