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一 学生(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2.“儿童中心论”

“儿童中心论”

是又一种关于在教育中定位教师和学生的理论。

在这种理论中,学生占据了教育的中心地位,教师处于从属地位。

具体来说,“儿童中心论”

认为教育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教育过程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接受、体验或探究式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辅助与主体的关系。

“儿童中心论”

产生的背景也很多。

一般来说,实用主义和人本主义是这种理论的主要理论基础;快速变革的社会是“儿童中心论”

的社会背景;由后辈反哺前辈的后喻文化类型是这种理论的文化背景。

在教育思想发展史上,持“儿童中心论”

的教育学者也非常多,最著名的代表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

实际上,那些坚持个体本位教育目的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人一般也都是“儿童中心论”

的拥护者。

“教师中心论”

和“儿童中心论”

是两种比较有影响的教育定位理论,也是两种针锋相对的教育理论。

这两种理论分别把学生定位在教育活动的边缘和中心位置,是两种比较极端的定位。

这两种定位虽然各自看到了教育的内在价值导向性和学生的能动性,但都忽视了对方所关注的内容。

在一般情况下,这两种定位对教育工作来说都是有待于进一步修正的,对学生的教育定位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

(二)现代教育中学生的教育定位

对现代教育中学生进行教育定位需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代教育的内涵,二是学生的内在特点。

只有在充分考虑现代教育的内涵和学生的内在特点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合适的定位。

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现代教育的内涵以及学生的内在特点都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要获得最精确的定位是非常困难的。

总体上看,对现代教育中的学生进行教育定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教育的基本内涵决定学生在根本上还处于教育对象的位置

学生作为一种教育身份,与学生作为人的一般社会身份不同,因为所有的教育努力都指向学生,都要在学生身上实施和展现。

从教育的基本内涵来看,教育就是要通过符合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行为来影响学生,最终使学生朝向社会认可的方向发展。

教育的这种基本内涵明显地透露出教育活动中的方向性和控制性:教育只追求学生朝向社会认可的方向的发展;学生在教育中要受到特定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都是为了促使学生朝向特定方向发展。

教育的这种方向性和控制性是教育内在的属性,只要教育还存在,这种属性就不会消失。

归根结底,学生在教育中还处于教育对象的位置,是社会要求、教育操作和教师行动的对象,处于被动状态。

2.学生的双面性决定学生在教育中被安排和设置的基本地位

由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朝向社会认可的方向发展,所以教育活动不能只满足学生发展的现状,也不能只让学生自然地成熟,关键是要在此基础上加快学生的发展。

教育活动不能只满足学生发展现状有深层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学生自身特点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学生有作为弱者、单纯和可爱的一面,这一面表明了学生的不成熟性和发展性,这意味着学生必须要受教育,要接受为其朝向社会认可方向发展而安排的教育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