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二、预防接种制度
banner"
>
我国卫生部于1982年颁发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使儿童免疫程序得到了统一,儿童预防接种制度正式开始在全国实施,并将每年4月25日定为“儿童预防接种日”
。
(一)预防接种的意义
预防接种的目的是预防疾病和根除疾病。
据统计,通过预防接种,全球每年可挽救300多万儿童的生命,每年可避免75万儿童因疾病导致的残疾。
疫苗不仅保障了儿童的健康,还避免了因儿童生病造成的对整个家庭的影响。
疫苗虽然不能保证达到百分之百的预防效果,但是它对于绝大多数孩子都能起到很好的疾病预防作用。
儿童接种疫苗是常规健康保健的一部分。
但是在发展中国家,每年仍然有200多万儿童死于麻疹、破伤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等疾病,而这些疾病通过预防接种是可以预防的。
(二)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
疫苗:预防接种所用制剂统称疫苗,是病原体处理后制成的。
因为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毒性不同、对人体的伤害不同,所以疫苗制作过程中的处理程度也不一样。
据此,可将疫苗分为:灭活疫苗、活疫苗和类毒素三种。
预防接种所用制剂种类不同,接种后所获得的免疫力的强度不同,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
活疫苗和类毒素免疫效果较好,灭活疫苗次之。
计划免疫:是为了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控制和消灭传染病,进行的有系统、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计划免疫包括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两部分。
基础免疫:一般出生6个月以后的乳儿,从母体获得的对一些传染病的抗体已经消失,容易感染疾病,这时候,选择几种对小儿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的疫苗,在短期内接种至小儿体内,使他们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并为其今后的免疫打下基础,这种初次接种,称为基础免疫。
因胎儿从母体没有获得抵抗乙型肝炎和结核的抗体,所以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一生下来就要接种。
加强免疫:进行基础免疫后,体内获得相当的免疫力。
其后免疫力逐渐下降,当下降至一定程度时,重复接种一次,可使免疫力再度提高,以巩固免疫效果,这种复种叫作加强免疫。
预防接种依照一定的程序(见表9-2)。
因为有的疫苗一次接种后所产生的抗体量少,维持的时间短,所以,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再接种一次,使抗体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以加强预防作用。
表9-2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人体有两种免疫反应:一种是细胞免疫;另一种是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在婴儿出生时已经完善,而体液免疫在6个月以后才比较完善。
有些疫苗,如卡介苗,接种后抗体的产生与细胞免疫有关;有些疫苗,如麻疹疫苗,接种后与体液免疫有关。
所以,婴儿出生3天内注射卡介苗就可以产生抗体,以预防结核病。
而在出生后6个月内接种麻疹疫苗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也达不到预防的目的,因此,麻疹疫苗要在出生6个月以后接种。
执行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必须掌握以下三个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