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四十六、如何进行教育反思
banner"
>
教育反思是指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
它不同于教育日志、教育叙事的一般性记录和白描式写作,也不像教育案例研究有明确的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线索,而是在记录教育事实基础上所进行的思考和判断。
这种形式在教师的教育研究中占很大比例,尤其在教育研究的初期。
1.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意义
教师为什么要教育反思?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是知识的来源之一。
也正是因为思考,成就了魏书生、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窦桂梅等一代名师。
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他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几十次重复。
2.教育反思的类型
教育反思运用范围广泛、形式多样,在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研究中,至少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
(1)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
专题反思有着明确的问题取向,常常围绕一个特定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
这种反思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分析也相对较深入。
在教育教学中,可选择作为反思对象的专题是很多的。
比如,从教学各因素来看,可以是教育任务的完成程度,或是教学内容确定的适宜程度,或是教学策略选择的得当程度等;从教学实施的具体要求来看,可以是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程度,也可以是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和空间的程度,还可以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程度等。
凡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几乎都可以成为专题反思的对象。
整体反思常常不把反思的对象集中在教育教学的某一个具体问题上,而是总体把握教育教学各方面的行为,就其中突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比如,一堂课后,教师可以分析自己教学中的以下行为:①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说达到了,标志是什么?如果说没有达到,标志又是什么?②这堂课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后续教学的打算有哪些?③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我在课上是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的?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④这堂课上发生了哪些令我印象至深的事件?这些事件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以后需要关注什么?这些行为涉及教学的各个方面,虽然缺乏专题反思的针对性,但可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较为完整的认识,有利于改进日后的教育教学行为。
(2)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反思可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始终。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既可以在备课时思考是否遇到什么困惑,是否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估计是否合理,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实际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能否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现知识与态度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统一,这样的反思即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
课中反思是在上课过程中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参与的热情与程度如何,师生或生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课上是否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利用课中的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等。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往往出人意料,具有挑战性,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中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案例】玩具材料的充分准备
一位老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给组合玩具的零件分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