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同时必须对选题进行分析和评价,预测新闻播发之后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对选题的实际结果有比较准确的估计,从而优化选题,并能对新闻的实际采制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所以对选题实施结果的前瞻也就是对新闻传播效果的超前控制,就电视新闻来讲,是对社会、观众和电视机构本身负责的态度。
中外关注的“纸包子事件”
就是临时记者訾某错误认识事实本质,以道听途说的“纸馅包子”
一事为选题依据,不但对其自身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也严重破坏了国家食品安全形象,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二、电视新闻的采访策划
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采访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
采访行为本身往往是节目内容的主体,采访素材更是节目的基本构成因素和基本形态。
在很多情况下,电视新闻是通过记者的采访获取事实的真相,了解真相之间的联系,采访的内容指引着电视视听要素的获取,对编辑过程中的解说词撰写等相关过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选择报道角度
对于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关注点。
题材确定以后,选择一个“最佳”
的视角来表达,成为前期策划中的重要环节。
优秀的新闻策划应该为采访选择最能体现选题主旨、最能达到采访目的,也最容易实现的策划角度。
一个合适的切入角度能使采访提纲挈领地掌控全局,同时又能给新闻事件提供足够深入的报道平台。
2009年,国务院第36次常务会议决定,在四川、河南、山东三个省份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自2009年2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家电下乡”
活动。
这一举措既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家电等物品的需求,也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良策。
针对这样一个涉及全国所有农村地区的新闻事件,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角度尤其必要。
2月2日播出的《焦点访谈·家电下乡送实惠》,从采访对象的选择上下功夫,突出报道的价值。
其中包括两大部分,其一是在四川省汶川县擂鼓镇一个家电销售现场采访,通过对灾区群众的采访,了解到此项优惠政策的具体效果,从而折射全国农民对此项政策的欢迎;其二是通过采访四川财政厅相关部门、家电下乡的企业等,进一步阐释该政策除给农民的优惠以外,对促进内需、帮助企业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也起到积极作用。
然而,就“家电下乡”
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之时,有人却借机向农村市场销售翻新的废旧家电,或以次充好,坑害农民。
针对这一现象,《焦点访谈》在3月17日推出《家电下乡不容假冒》,发挥了积极的舆论监督作用,将严厉打击以“家电下乡”
名义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规范农村市场秩序的警钟敲响。
在前者发挥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后者强化了舆论监督。
(二)实施前期采访
重大的、突发的新闻事件发生后,由于种种原因,记者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梳理出事情的来龙去脉,需要先对新闻事件做先期的了解,也就是我们说的前期采访。
前期采访首先也是信息采集的过程,其次通过前期采访可以知悉事件中当事方、重要的知情人,对新闻线索进行必要的确认,同时也对采访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必要的准备,包括政策、法规方面的限制,新闻事件发展中出现的新转折,也包括新闻当事人或相关组织与个人的阻挠。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组独创了“前前期”
的概念,将确定选题到前期拍摄之前的过程称为“前前期”
,实际上就是“预采访”
过程。
它通常有如下功能和目的:
第一,确定事实是否准确,是否与大家得到的信息一致,和大家分析的情况是否一样,有没有错误,甚至有没有可能是完全颠倒的。
第二,找到可以充分支撑选题的事实证据。
第三,确定影像、取景等拍摄细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