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以南京为例,电视新闻一直遭遇着报业,尤其是都市报的强劲挑战,虽然《扬子晚报》一直以其较为稳定的忠实读者群赢得市场,其他都市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现代快报》《江南时报》等则在早间拉开架势,再加上于2003年进入零售市场的党报《南京日报》,这些报纸无不都在贴近性上做足文章。
电视虽然在时效性和形象性等方面有着先天优势,但这些在白天就能到达读者手中的报纸已经使市民获知新闻的途径和容量基本达到饱和,要使“读者”
同时成为“观众”
还须冲破这道报纸所筑起的厚厚屏障。
也许,“孟非读报”
等读报栏目的兴起正是对于电视与报刊融合的有益尝试,也是电视新闻策划人媒体整合意识的体现。
广播的竞争表面上要比报纸和电视平静得多,但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我国广播改革,使广播的频率专业化之路早于电视业,也探索出一条自主创新、自我完善的发展之路。
广播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收听特征,赢得相对稳定的受众和市场。
传统的新闻综合台逐渐被交通台、文艺台、经济台等所取代,各类新闻则以滚动的方式渗透到各专业化频率之中,依托频率的专业化支撑而获得较好的收听率。
媒介“新贵”
网络的发展对电视新闻的影响最大。
从媒介特性上看,网络的先天优势使传统媒介望尘莫及。
网络新闻的采制便捷,不受时空限制;呈现方式丰富多彩,是融图、文、影、音于一体的多媒体传播;交互式传播技术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关系面临着巨大变化……从运用目的来看,网络较大程度上分流了电视观众。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显示,以获取信息作为上网最主要目的的网民所占比例一直遥遥领先,接近网民的一半。
网络新闻的出现使电视新闻收视人数明显下降,以提供信息为主的电视新闻很难占据网民的收视空间,而与此同时,网民的数量正随着网络传播业的发展而增长。
当前,许多地方电视栏目借助网上论坛、短信平台等开展“新闻头条评选”
“新闻见解”
和“热线投诉”
等,用网络之长,促进电视传播与观众(包括网民)更紧密的交流,地方电视新闻在这一领域的实践已经使诸多电视台品尝到媒介技术整合所带来的成果。
各种媒体间的竞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激烈。
策划的目的是向市场要效益,是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最佳的效果。
随着媒体的增多,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往往有很多媒体蜂拥而至。
各行各业的发展与前进,也会有许多媒体去反复采访、报道。
作为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如果没有竞争意识,会处处望人项背,最终将被淘汰出局。
要取得竞争的胜利,就要搞好策划,使自己成为与众不同、不可替代的一员。
所以电视新闻策划会成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出奇制胜的利器。
(三)透视:辩证统一的传媒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信息的需求、传播和传媒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电视新闻事业开始走产业化运行的道路。
现阶段,我国电视传媒具有喉舌与产业的双重功能,是集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于一身的特殊行业;电视产品是集物质属性的商品和精神文化于一体的特殊产品。
电视传媒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影响很大,进行电视新闻策划时,只有辩证统一地认识传媒的双重功能,并发挥策划的积极作用,使这种双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更好地整合既有资源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财富,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
一方面,我们的新闻事业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后并不能改变其根本任务,其基本性质不会变,必须坚持其“党和人民的喉舌”
地位。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我们的新闻传播事业必须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政府和公众服务。
这便构成了电视新闻策划的运作空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