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五、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banner"
>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发展导向,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并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中,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教授,导致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实际相脱节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大多数职业学校毕业生没有正确的职业定位,趋名逐利。
当前正在深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人才匮乏,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弱,专业不对口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陶行知先生的“生利主义”
与立德树人之职业教育办学导向启示我们必须改变固有模式,转变思维方式,对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进行解决。
首先,职业教育的发展既要紧紧扣住当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又要紧紧盯着人才市场和职业市场的瞬息变化,如此才能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技术类人才和劳动者培养的质量、品种、数量的客观要求。
也就是说,职业院校的“产品”
必须适销对路,另外,对就业市场需求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就业市场对哪些职业哪些人才需求旺盛,二是就业市场对某种职业的质量、数量方面的要求。
对就业市场需求的分析研究既是职业院校作出是否设置某些专业并进行课程开发决策的依据,也是判断某个专业在职业院校生存周期的依据。
其次,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具有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过硬素质与本领。
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具有灵活的课程结构,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供需变化,确保职业院校学生具有较强的灵活适应能力。
另外,当前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战略正在深入开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
问题,对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也要求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应符合当时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职业学校也应该设置为广大农民,失业工人提供的更为灵活的、实用的、有弹性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立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各地应依托职业学校,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不断增强职业教育为“三农”
服务的职能,在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阳光工程”
技能培训,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发挥其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二)创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为构建新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
根据陶行知先生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模块化”
思想和“全人教育”
的理念,这里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课程结构不合理,内容陈旧,缺乏应用性,实用性,忽视学生自主性,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操作环节比重低等问题,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应实行“四模块”
结构,即通用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道德教育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四类。
所谓通用课程,是指各种公修课程,包括普通文化基础课程,工具课(计算机应用课程等),普通德育课以及各专业基础的通用技能和关键能力,其目的是能使学生达到“宽基础,模块化”
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应用和迁移能力,尤其是其创新能力,这种课程宜在学制里的第一年开设,并在以后的每年间接渗透,不断拓展提高。
所谓专业技能课程,这是一种与通用型课程一体化的课程。
“项目式教学”
是这种课程的主要表现和应用,这种课程要求学生“做”
的过程中既学习实践知识,又学理论知识,而且“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