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式的盲目崇洋,完全没有遵循或者有意忽视了幼儿教育学规律,至少没有充分考虑教育环境对幼儿主体的影响。
以诸多未经大样本测试的个案,以所谓“神童”
为目标,以似是而非的理论噱头进行似是而非的宣传解释(比如“关键期”
、“敏感期”
),以商业化(盈利)操作为主要形式,进行过度的、超前的训练,只为达到“赢在起跑线”
的短期效果。
而收费昂贵带来的全民竞赛,更是让压力前置了。
(二)幼儿师资问题
“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
为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两种途径。
一是大力创办幼稚师范学校,“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
。
二是采用“艺友制”
。
“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
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
。
“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
这种“艺友制的师范教育”
,基于他“教学做合一”
思想以及教育平等的主张,在当时的确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乡村幼儿教师。
我们认为,这种办法不但是当时最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方法,解除当时乡村教师寂寞、推动与加强幼教师资建设最便捷的途径,也是我们实现现代教育多元化的重要选择之一。
无论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师徒制培养技术能手,还是中国目前部分职业高校试点的新师徒制,都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实现的,不也正是教育平等吗?“落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让平等从小开始,是陶行知对教育平等的独到见解。
如果我们能够在幼教师资培养上加大点力度,我们实现教育平等的难度应该会降低很多!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先生制”
可以解决师资数量问题(毕竟可以人人互相为师),而“艺友制”
则可有效解决师资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方明主编.陶行知全集[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2]姜霞.陶行知儿童“六大解放”
理论的再认识[J].理论观察,2003,(5):63-65.
思考与练习
1.陶行知关于儿童教育提出了“六大解放”
,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2.针对旧中国幼儿教育的师资问题,陶行知提出了怎样的解决办法?今天是否仍然适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