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个基本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献身教育的精神。
这是当教师必备的首要条件。
(二)深入了解学生,懂得教育规律。
(三)掌握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四)具有崇高的师德修养。
同时,陶行知认为,培养各级各类教师,除了有共同的目标和要求,还必须有所区别。
因为学校的种类有所不同,学生的等级有所不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也有不同。
各种类型的教师的培养目标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只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能采取工业化的标准生产。
3.伦理性
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表现为要有坚定的献身教育的职业意识。
教师的职业意识,是他的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信念、职业行为习惯的基础。
1926年11月陶行知在筹办晓庄师范时为乡村教师题了一副对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他要求师范生必须认定教育是伟大的事业,没有这样一种认识,任何教育行为都可能变成一种短暂的行为,达不到持之以恒的教育效果。
所以,他号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
。
同时,陶行知还重视教师本身的道德素养。
他一贯主张教师应当以身作则。
教师的道德素养,不只是提升个体自我修养的需要,同时还具备了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的工具价值。
陶行知认为,师范教育要培养师范生良好的公德和私德。
公德是为改造社会之本,私德是为个体立身之本。
在主理晓庄师范时,他一直注意强调师范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
陶行知对于爱的教育尤为重视。
他曾经说,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
这种爱是有层次的,它从爱人类,下贯到爱人类最多的一类——中华民族,再下贯到爱中华民族里最多的一类——农民。
正是这种爱,使他要求教师爱学生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当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
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