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继而“五四”
事起,南京高等师范同事无暇坚持,我就把全部课程中之教授法一律改为教学法。
这是实现教学合一的起源。
后来新学制的颁布,我进一步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这是“民国”
十一年的事,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已经成立了,但是教学做合一之名尚未出现。
前年在南开大学演讲时,我仍用教学合一之题,张伯苓先生拟改为学做合一,我于是豁然贯通直称为教学做合一。
去年撰《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时,即将教学做合一之原理作有系统之叙述。
我现在要把最近的思想组织起来作进一步之叙述。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
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分别。
实际上,如果破除成见,六十岁的老翁是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的。
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
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
因为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
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游泳是在水里做的事,便须在水里学,在水里教。
再进一步说,关于种稻而看书,不是为看书而看书,乃是为种稻而看书,想把种稻教得好,要讲什么话就讲什么话,要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
我们不能说种稻是做,看书是学,讲解是教。
为种稻而讲解,讲解也是做;为种稻而看书,看书也是做。
这是种稻的教学做合一。
一切生活的教学做都是如此,方为一贯。
否则教自教,学自学,连做也不是真做了。
所以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做”
既占如此重要的位置,宝山县师范学校竟把教学做合一改为做学教合一。
这是格外有意思的。
(原载1928年1月15日《乡教丛讯》第2卷第1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