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强调“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
。
“教学做合一”
理论的丰满,突出了实践的价值,发展了“教学相长”
的思想,甚至被陶行知作为晓庄师范的校训,用以指导学校的教学,主张教师在“做”
上教,学生在“做”
上学,师生教与学的活动都要统一于“做”
上。
这种以“做”
为中心,或者说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正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
4.实施的要求——创设良好的条件
陶行知认为儿童创造潜能需要精心培养才能挖掘并得到充分发展,但传统教育非但不能培养和发挥孩子的创造能力,而且使之被蒙蔽。
因此,他主张经由以下途径改变传统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而大力实施创造教育。
(1)进行“六大解放”
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陶行知主张把学习的权利和自由还给他们,即
——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
——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
——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
——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
——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
——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2)满足“三个需要”
——需要充分的营养。
小孩的体力与心理只有得到适当的营养,才能产生高度的创造力。
——需要建立良好习惯。
具备良好习惯,才能解放改变思维,而能够积极追求高层次的研究。
——需要因材施教。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根据他们的特点予以适宜的培育,才能促进个人长处的开发与利用,使个人价值得到体现。
陶行知主张学生“如有特殊才能的,也应加以特殊的教育,使其才能能充分发挥”
,以期“各得其所”
,也就是主张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指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
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