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及发展(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杜威批判了传统教育的“书本中心”

论,主张从做中学。

杜威认为,人们最初和最牢固保持的知识,就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在做事里面求学问”

,比“专靠听来的学问好得多”

,而学生生来就有“做”

的自然愿望,因此,“从做中学”

符合学生的自然发展倾向,强调学习者的直接主观经验,提倡个人探索,重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陶行知留美归国后,即将杜威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用于中国教育的改造事业上。

在从事新教育试验和平民教育运动中,陶行知认识到,像中国这样的穷国,传统教育是行不通的,因为传统教育是少数人接受的“小众教育”

要在这样的国情背景下,使国民人人受教育,必须把杜威的讲法“翻半个筋斗”

,或者加以丰富和超越。

陶行知在批判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以及承传中外现代主流思潮的基础上,以行动创立生活教育理论。

1917年秋,陶行知归国,投身于教育救国运动之中。

他痛陈旧教育的五大弊端:依赖天工,沿袭陈法,率人己意,仪型他国,偶尔尝试。

接着在南高师实行新教育的试验,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提倡教学合一,并认识到传统教育太重书本,与生活脱离,应该“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陶行知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

此后,倡导平民教育,以提高平民的文化素质,又注意到我国以农立国,乡村教育至关重要,遂把目光转向乡村,发起乡村教育运动。

1927年3月15日,在南京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这标志着生活教育以实体学校做依托,从理论进入到与实践结合的阶段。

此后通过不断的实践试验,生活教育理论走向成熟。

在晓庄师范创办和发展的过程中,陶行知逐渐感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改造中国教育上行不通,有重大的局限,于是开始新的探索。

陶行知在晓庄每天的寅会上频频发表演讲,把杜威的理论“翻了半个筋斗”

,从而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此后,陶行知将其生活教育理论贯彻到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之中。

陶行知积极推行普及教育运动,创办工学团,开辟多种办学渠道和办学形式,创立小先生制,即知即传,不断扩大生活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华侵略的步伐,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

当时民众的生活就是共赴国难,陶行知发起了国难教育运动,把生活教育理论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1939年到1944年,陶行知全力投身抗日之中,推行战时教育运动,创办育才学校,为抗战建国储备人才。

陶行知从教育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丰富了生活教育思想。

抗战胜利后,陶行知又转向民主教育,创办社会大学、夜大学、函授大学、新闻大学、电播大学等等,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把生活教育思想推向高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