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及发展(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banner"

>

任何高明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除了对现实的关照之外,还离不开对前人思想的改造传承。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中外文化碰撞和交融的结果,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扬弃和杜威教育哲学的改造和超越。

陶行知认为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教育与生活分离。

传统教育,陶行知谓之为老八股;新式的教育,陶行知谓之为洋八股。

二者造成了中国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

这样的教育,不是引导青年关注社会,以解决他们自身及社会的问题,走入生产与建设之途;相反使青年为满足生活的欲望,走入奢靡无能无用的绝境。

所以陶行知说“中国教育的歧路在于抱着书本,抱着黄金,抱着标语而忘掉人生。

如今已深陷于学历主义、拜金主义和形式主义混为一体的无底深渊,从而制造了一大堆泡沫教育体”

陶行知的论述一针见血。

旧学校把读书当成教育,把应试当成教育,造就的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书呆子,对社会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

因此,陶行知认为,造成中国国难、生死存亡的,就是山穷水尽的传统教育。

要矫正传统教育的弊端,必须有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社会相联系的新理论,这就是生活教育产生的现实原因。

生活教育的理论来源,则是杜威的教育哲学。

陶行知留学美国,受其业师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形成了实用主义的知行观。

杜威反对欧洲大陆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在经验论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的教育思想,以及“从做中学”

的教学方法。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杜威的“学校即社会”

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在学校里简化社会生活,呈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方面,并把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使学生获得书本之外的直接经验。

杜威的“从做中学”

,是他的实用主义知行观在教学中的运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