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寓言的篇幅短小。
寓言中有人物形象,但不作细致刻画;有情节,但不展开,没有细节描写,没有详尽的叙述和烦琐的议论,是叙事文学作品中最简短的一种。
寓言的语言像诗歌的语言一样精练,但不像诗歌那样跳动着强烈的感情。
寓言的语言是理智的,概括性极强,表达作者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既简练又具有魅力,不仅使读者容易记住,而且意味深长,读后使人思索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二、寓言的历史发展
寓言是一种自古以来就有的文学形式。
它起源于民间,是从动物故事演化而来的。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是寓言文学最发达的时期。
先秦诸子往往把寓言作为他们立论的有力助手,在当时不少著作中,特别是《庄子》《列子》《韩非子》《晏子春秋》等书中就有大量的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刻舟求剑》等。
它们与民间口头创作一样,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流传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国家与民族之间,至今还活在我们的语言和文学之中。
秦汉以后,寓言文学虽然没有先秦时期那样繁荣,但是在历代著作中,仍然有寓言或寓言性质的作品。
例如,唐代柳宗元的《三戒》、罗隐的《说天鸡》、宋代苏轼的《日喻》、明代刘基的《卖柑者言》、清代蒲松龄的《蛙神》等都是很好的寓言。
新中国成立以后,作家魏金枝从我国古代寓言中选取200多个寓言故事加以改写,集成《中国古代寓言》。
它们不仅能供少年儿童阅读,而且对后人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寓言传统也极为有益。
外国寓言遗产也极丰富。
世界著名的《伊索寓言》原是古代希腊流传的讽刺故事,到公元前3世纪,开始有人把它汇编成寓言集,后人把公元前流传在民间的这些寓言经过加工整理,统统归在伊索名下,就成了流传至今的《伊索寓言》。
因此,伊索曾被人誉为“寓言之父”
。
2000多年来,《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史上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如法国拉封丹的《龟兔赛跑》、俄国克雷洛夫的《狐狸和葡萄》等,都是直接采用《伊索寓言》中的题材,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
印度也是产生寓言故事较早的国家,2—6世纪问世的《五卷书》,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童话寓言故事集。
印度佛经中的《百喻经》(《百句譬喻经》)也是有名的古代寓言。
法国的拉封丹是近代欧洲著名的寓言作家。
他的12部《寓言诗》(共239篇)是誉满欧洲的杰作。
他运用民间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各种动物,借以讽刺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丑行和罪恶,嘲笑教会的黑暗和经院哲学的腐朽,对后来的寓言故事有很大的影响。
18世纪德国著名的戏剧家、诗人、文艺理论家莱辛著有《寓言三卷集》,它的锋芒直指德国的社会现实。
另外,莱辛还写过一系列有关寓言的论文。
19世纪,俄国出现了杰出的寓言家克雷洛夫。
他以寓言形式揭露沙皇俄国的现实,批判农奴制度的罪恶,同时也歌颂了劳动人民。
克雷洛夫继承并发展了寓言的传统,提高了寓言的战斗力。
另外,俄国的萨尔蒂科夫、谢德林都是世界有影响的寓言作家。
三、寓言的教育意义
寓言虽然不是儿童文学专有的样式,但由于篇幅短小,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易于被少年儿童接受,对小读者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一)寓言可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寓言固然有明显的教训性,但它的教训不是抽象地讲道理,而是借助于简短而有趣的故事教育孩子,感染孩子,让他们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从人类生活和斗争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
由于这些深刻的道理寓意于生动的情节之中,化复杂为单纯,化抽象为具体,可帮助小读者形象地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错综的关系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使他们接受一些难以解释清楚的抽象的哲理和教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