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面对员工的这些不成理由的借口,稻盛和夫直接强调大家要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不要害怕挑战,而要勇敢去面对和接受。
他鼓励员工这样思考问题:“因为我没有学过,所以我没有知识,没有技术。
但是,我有干劲,有信心,所以明年一定能行。
而且就从这一瞬间开始,努力学习,获取知识,掌握技术,将来密藏在我身上的能力一定能开花结果。
我的能力一定能增长。”
挑战一直是稻盛和夫的人生主题。
如果说工作就是修行,那么接受挑战就是工作中最大的修行。
但所谓的挑战,并不是毫无限制地拔高目标,而是寻求一个合适的挑战标的。
一般来说,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人们会面临几个不同区域的目标。
第一个区域是舒适区。
在这个区域内,人们往往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顺利解决相关的问题,一般不会遇到什么太大的难题。
舒适区虽然可以让人更加放松,但基本上不具备什么挑战性,长时间处于这一区域,无法让人获得充分的成长。
就像一个学会了函数和几何学的人,做小学数学题,基本不会有什么压力一样。
第二个区域是学习区。
人们如果想要在这一区域获得发展,就需要接受一定的挑战,因为这一区域内的工作任务和目标难度有些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现有的能力,自己原有的技能和经验不足以支撑自己轻松应对任务,但由于超出的范围不大,只要加强学习,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还是有机会完成任务,顺利实现目标的。
第三个区域是恐慌区。
这一区域的目标难度非常大,几乎全面超出了个人的能力范畴,人们几乎只有很小的机会顺利完成任务。
在这一区域,人们会感到无能为力,会对相应的工作任务产生恐慌和焦虑心理。
对于人们来说,应该想办法进入学习区,最好列出一个目标清单,每次设定的目标都比自己现有能力高一点,随着目标的实现以及个人能力值的提升,人们需要不断挑战那些难度更大的项目。
这个区域往往可以展示出个人能力的极限,或者说比个人极限略高一些。
在这一区域,人们会进入一种类似于踮起脚尖够东西的状态,或者类似于跳起来摘苹果的状态。
他们需要不断督促和推动自己突破极限,才有可能实现目标。
而这种不断追求个人能力极限值的做法,通常会有效激发出个人的最佳状态。
心理学家常常提到一种绝佳的工作状态:心流。
他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当人们在挑战高于自身技能5%~10%的目标的时候,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这个时候,个人的工作状态最佳,个人能力会得到最大化地释放。
稻盛和夫也是这样去思考目标的设定的,在他看来,过低的目标和过高的目标都不适合个人或团队的发展。
为了确保个人和团队拥有一个更好的状态,为了确保激发出更大的能量,设定一个略高于现有能力的目标,无疑会让人们进入更出色的工作状态之中,这是提升团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