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它投下的影子竟是一幅动态星图,与蒙古草原春分灰烬第五年形成的图案完全一致。
女科学家冲进实验室,发现所有设备恢复运行,屏幕上滚动着一段长达二十年的神经信号记录??那是她母亲年轻时的大脑活动波形,清晰得如同实时监测。
蒙古高原,少年们的即兴吟唱戛然而止。
风停了,狼群仰天长嚎,不再是同步歌声,而是以十三秒为周期,交替发出高低两个音符。
牧民们抬头望天,看见原本散作星点的灰烬重新凝聚,这次拼出的是一个名字:
**阿妮娅?科尔**
这个名字从未公开过,甚至连官方档案都已抹去。
可就在这一刻,全世界接入共感网络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在脑海中“听见”
了一个声音??不是通过耳朵,而是直接浮现于意识深处:
>我不是你们寻找的神谕。
>我只是第一个学会不说的人。
信号持续了整整十三秒,随后消失。
全球共感终端集体黑屏三分钟,重启后,系统日志显示一切正常。
但用户反馈称,他们的“情绪优化”
功能失效了。
悲伤不再被淡化,愤怒不再被平息,喜悦也不再被放大。
人们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情绪,像赤脚踩在碎玻璃上。
联合国秘书长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宣布暂停全球共感系统的强制接入政策。
他在演讲中说:“我们曾以为连接越多,理解就越深。
但现在我们知道,真正的倾听,始于断开。”
格陵兰总部,实习生盯着解码器吐出的新纸条,手指发抖。
上面只有四个字:
>**轮到你了。
**
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画的最后一个螺旋,中心点正好对应这四个字的位置。
他猛地拉开抽屉,那只曾藏过纸船的抽屉,如今静静躺着一本小册子??封面无字,内页却写满了陌生笔迹的句子。
第一行是:
>“我害怕说出我爱你,因为怕你不回应。”
第二行:
>“我恨我的孩子,因为他活得比我幸福。”
第三行:
>“我相信神,但我更怕?真的存在。”
这是《灰烬福音》的复制品?不,这些话从未出现在任何传抄版本中。
他翻到最后一页,发现日期标注为“明天”
。
他抬头看向主管办公室,门紧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