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方慧敏红着眼眶接过:“你去哪儿?”
“去教书。”
他笑了笑,“还有好多孩子等着听科学的故事。”
此后半年,他回归讲台,主讲《现代凝聚态物理前沿》课程。
教室永远爆满,不仅有本校学生,还有来自清华、浙大乃至哈佛、斯坦福的访学青年。
他从不照本宣科,每节课都以一个问题开场:
“如果你只有十万元经费,怎么做出第一块拓扑材料?”
学生们绞尽脑汁设计方案,有人画出简陋真空腔,有人提议用废旧冰箱改造低温环境。
他从不评判对错,只引导思考:“科学的本质,不是拥有多少资源,而是如何用有限条件逼近无限真理。”
某日课后,一位女生追到楼下,递上一份实验报告。
“老师,我按照您讲的方法,用二手示波器和自制探针测到了微弱的边缘电流信号……可能是……类似拓扑态的现象。”
他接过报告,仔细看完,抬头看着她:“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我也能做一点点改变世界的尝试。”
他点点头,把那支黑色钢笔轻轻放在她手中:“拿着吧。
求真如执灯,行于暗夜。
现在,轮到你照亮一段路了。”
女生怔住,泪水滑落。
与此同时,青藏高原上的试验站并未停止运转。
在张明浩指导下,一支由博士生组成的极地科考队正筹备更进一步的任务:将锡烯电缆埋入永久冻土层,测试其在地质运动中的耐久性;同时搭载微型量子传感器,构建全球首个“高寒区零损耗传感网络”
。
而在太平洋深处,一艘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科考船正驶向马里亚纳海沟。
船上携带的深潜器配备了Lumen-1供电系统,可在万米海底连续作业一百小时以上,彻底摆脱传统电池续航限制。
最令人振奋的消息来自航天领域。
“明路”
卫星运行满两年,成功完成三次星间量子密钥分发实验,误差率低于千万分之一。
有关部门正式启动“天河工程”
??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发射三千颗基于拓扑导电材料的低轨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高速、安全、无损能源与通信网络。
张明浩受邀参与总体设计论证。
会议上,有人提出是否可对外出售部分频段使用权,预计年收入可达千亿级。
他再次反对。
“我们发射卫星,不是为了赚钱。”
他说,“是为了让人类在灾难时刻仍有联络,在黑暗之中仍有光。
如果把它变成商品,那我们就背叛了科学。”
会场寂静。
良久,一位老院士起身鼓掌,众人相继跟随。
散会后,他独自走在中关村大街上,夕阳洒在脸上。
路过一家书店,橱窗里摆着一本新书??《光之始:Lumen-1与中国的科技觉醒》,封面上印着他年轻时在实验室的照片。
他驻足看了一会儿,没进去买。
回到家,妻子早已等候多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