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星能炉的青铜外壳突然泛起赤红。
张叙舟盯着控制面板上跳动的温度曲线,指腹在“5000℃”
与“6000℃”
的按钮间悬停——南方团队的能量转化模型显示,6000℃时母矿能量利用率可达89%,但北方团队的安全报告里,5000℃是避免炉体熔毁的临界值。
争论声中,护江力的数值像被夹在钳子中间,140180→140100→140050,每跳一下,炉壁的“第七次轮回”
刻度就亮一分,觉醒期的标记正渗出墨蓝色的煞力,像在为这场僵局倒计时。
“是祖父的‘双温调节法’!”
苏星潼突然撞开争执的人群,将祖父日记拍在控制台上,第73页的炭火素描正冒着热气:画中两个炭盆,一个火势温和(标注“稳”
),一个烈焰熊熊(标注“锐”
),中间用红绳连着,绳结处写着“73秒换火”
。
全息图放大后,炭盆的温度曲线与星能炉的能量输出图谱完全重合,“启动用5000℃养炉,峰值用6000℃提效,冷却用5500℃缓冲——就像老灶台做饭,先温锅,再猛火,最后焖一下才香。”
观战区的“全球温控投票”
页面瞬间沸腾。
62%的用户选择动态方案,MIT团队根据投票数据算出的调节算法在热评区刷屏:启动阶段每30秒升温50℃,峰值阶段维持6000℃不超过180秒,冷却阶段的降温斜率精确到0.3℃秒。
“我家铁匠铺的淬火就是这么干的!”
甘肃王栓柱举着手机首播,画面里他儿子正将烧红的铁块先浸温水(50℃),再入冷水(0℃),“忽冷忽热会炸,得有个过渡!”
这条带着铁腥味的视频,让善念值在66.6亿处猛地跳涨,66.7亿→66.8亿。
但调试阶段就出了岔子。
当温度按算法升至5800℃时,星能炉突然发出刺耳的啸鸣,炉壁的青铜纹路开始反向旋转,将注入的母矿能量往外逼——原来炉芯的“能量缓冲层”
在超新星爆发时受损,无法承受骤升的温度,护江力再跌100点,140050→139950,监测屏弹出警告:“缓冲层剩余耐受时间17分钟。”
张叙舟的指尖突然触到银簪的月形凹槽。
这枚陪他闯过暗星云的器物,此刻正发烫,簪身的星纹投射出一条淡金色的曲线,与炉壁的能量波动形成完美夹角——那是“安全-效率平衡曲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