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三、戏曲鉴赏的方法
banner"
>
我们今天所说的古典戏曲鉴赏,不是指欣赏舞台演出,而是针对流传至今的文本形态,也就是剧本。
剧本在写作当时,与演出有着密切的关联,但时过境迁,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则是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在鉴赏戏曲文学时,古人的戏曲鉴赏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教化论、至情论、境界论及声律论,是古典戏曲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它们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提供了进行戏曲鉴赏的着眼点。
我们对古代戏曲文学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把握主要的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是戏曲的核心,所有的戏曲都必须靠矛盾冲突去推动情节发展,并在情节推进过程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鉴赏戏曲文学时,我们一定要分析戏中矛盾冲突的设置是否合理、准确,情节布局是否充满曲折跌宕的戏剧性。
所谓合理和准确,就是要求矛盾冲突有连贯性和逻辑性。
矛盾冲突的发展一般都是互为因果,有着密切依存关系的。
没有前面的铺垫,后面的发展会使人感到突兀,甚至不能接受。
因此我们看戏时一定要留意上一段是否为下一段做准备,下一段是不是上一段的继续和发展。
戏曲的剧情要曲折跌宕,一波三折,才能引人入胜。
平铺直叙,是戏曲的大忌。
其次,关注戏曲中的悬念和意外。
戏曲演出能否成功,悬念的设置十分重要。
所谓悬念,就是利用观众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关切所产生的期待心理而在剧中设置一些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
戏剧悬念安排得好,能造成观众的紧张感,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关注剧情的发展,从而达到心理满足的欣赏效果。
一般来说,悬念在一出戏中应该形成得越早越好,这样可以一下子抓住观众的情绪,能很有兴趣地将戏继续看下去。
随着戏曲情节的发展,悬念也要发展,往往在戏中形成第一个悬念后,还有第二、第三个悬念,随着观众对剧中人物命运关注的加深,后来的悬念,不仅要进一步引起观众的好奇,而且要有更浓的感情色彩。
创造意外也是使剧情曲折跌宕的重要手段。
所谓意外,是指异乎常情、出乎意料但又引人入胜的情节。
如王实甫《西厢记》原本崔母在贼寇包围寺院时许下诺言,谁能退兵就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谁,而在张生借兵退敌之后,崔母却意外地赖婚,剧情至此又出现新的波折。
接下来便有了逼张生赴京赶考的事件,于是便有了长亭送别的经典场面。
再次,把握和分析人物形象。
戏曲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其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否立体可感,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是否精细到位,是评价戏曲好坏的重要尺码。
戏曲十分注重塑造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具有某种典型意义的人物。
由于戏曲艺术受时空的限制,不可能像中长篇小说那样对人物作面面俱到、精雕细琢的描绘和刻画,只能突出地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