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一杂剧的文体特征和发展脉络(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

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

杂是以上三类之外的演员。

有孤(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等。

第四,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

正旦主唱的剧称旦本,如《窦娥冤》由窦娥主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由汉元帝主唱。

但也有少数剧本,随着剧情的发展,主唱人物有所变化。

如《赚蒯通》第一折正末扮张良,二、三、四折正末扮蒯通,主唱人物也随之变换。

第五,除唱词外,杂剧文本还包括宾白与科介。

宾白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

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介也称科范、科,指唱、白以外的人物动作、表情及舞台效果等。

杂剧的成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

“杂剧”

一词在晚唐即已出现。

到宋代,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繁盛,市民阶层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增大,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出现了集中演出各种伎艺的瓦肆、勾栏,为戏剧向综合艺术发展提供了条件。

宋杂剧是在继承歌舞戏、参军戏、歌舞、说唱、民间歌曲等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当时,杂剧在宫廷中的演出,虽穿插于诸般伎艺之中,但已具有独立演出的形态。

到了南宋,随着政治中心南移,杂剧又盛行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地。

它在诸般伎艺中已居于首要地位。

元朝建立后,以大都(今北京市)为核心的北方地区汇聚了财富、人力、物力,成为文化艺术的中心。

文人因备受轻视而绝意仕进者,常与杂剧艺人共同进行创作,从而使杂剧在北方地区繁盛起来。

南北统一后,元杂剧逐渐流传至江南临安等地。

元初至元、大德年间,是杂剧发展的鼎盛时期。

大都以及各地的杂剧演出非常活跃,作家辈出,名作如林,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皆为不朽之作。

元末恢复科举,文人转趋功名仕进。

与此同时,传奇在南方日渐兴起,元杂剧由此渐趋衰落。

明代以后,有一类体裁较短的戏曲也被称为杂剧,在一个剧本内可以兼用南北曲,也可以专用南曲。

实际上是较短的传奇,但一般仍称为杂剧。

戏曲史上为了与元杂剧相区别,将其称之为南杂剧。

其中虽有少数较好的作品,如徐渭的《四声猿》等,却也终不能挽回杂剧衰落的命运。

至此,杂剧艺术已在中国戏曲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世界交换师七年顾初如北沧元图没人告诉我这不是游戏疯批美人带崽征服娱乐圈我做噩梦能变强外室之妻恰逢雨连天万界大表哥英雄无敌之佣兵术修大巫团宠格格是食修紫藤花游记我靠脸在无限流世界装小可怜娘娘她独得帝心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快穿之反派也是有骨气的邪王火妃:殿下等着瞧七零之彪悍娘亲斗罗大陆之星罗大帝病弱权臣被悍妻喊去种田快穿三界之我的宠物是阎罗大佬星际之真千金在种田我一个NPC能有什么坏心思荣光[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