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二明清传奇的文体特征和发展脉络(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二、明清传奇的文体特征和发展脉络

banner"

>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

明代初叶,在北曲杂剧衰落的时期,南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吸收了北曲杂剧的某些优秀成分,逐渐演进到了传奇的阶段,从而开创了我国戏曲史上以传奇为主的新时期。

传奇的体制是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保留了南戏原有的一些基本体制和格律,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

其文体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剧本分出,而且每出都有目。

如《桃花扇》,“却奁”

(第七出)、“骂筵”

(第二十四出)、“沉江”

(第三十八出)、“入道”

(第四十出)等。

每出皆有人物下场诗。

如“余韵”

(第四十一出)下场诗:“渔樵同话旧繁华,短梦寥寥记不差;曾恨红笺衔燕子,偏怜素扇染桃花。

笙歌西第留何客?烟雨南朝几人家?传得伤心临去语,年年寒食哭天涯。”

第二,普遍运用南北曲合套的形式。

在后期的南戏作品中,虽已开始运用南北曲合套的形式,但还不普遍,还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现象,而且南北曲合套的形式也不多,比较单一。

在传奇里,南北曲合套不仅得到了普遍运用,而且合套的形式也多样化,有一南一北交替使用的,也有南北混用的。

另外,剧作家们在运用这一形式时,都从剧情的需要出发,以南北曲调声情上的差异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对比,加强戏剧冲突,做到了剧情与曲调的和谐统一。

第三,广泛使用集曲。

所谓集曲,就是从同一宫调或声情相近的宫调内选取不同曲牌的各一段,联成一支新的曲调。

凡集曲都为宜于生、旦抒情之用的细曲或可粗可细之曲。

传奇多出自文人之手,喜欢在剧中抒情,故长套细曲增多,而原有的细曲已不够用了,于是就采用集曲的方法。

但集曲若用得过多就不便搬演;即使搬演,也令观众昏昏欲睡。

因此,传奇中集曲的增加,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病,是传奇后来逐渐走向衰微的原因之一。

第四,曲律更为严格。

在南戏中,有的曲调,如【福马郎】【四边静】【光光乍】等既可用作净、丑的冲场曲,又可用作联套曲,而且有时生、旦也可以唱,但在传奇里,这些曲调只能用作净、丑的冲场曲,不能联套,更不能由生、旦角演唱。

第五,角色体制有了较大发展。

宋元南戏只有七个基本角色,到了明清传奇,从这七个基本角色中又分化出几个新的角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星际之真千金在种田水与火(原名服不服)你跑不过我吧恋爱要在模拟后抱上鱼尾巴后娘娘们拼命宫斗,丑王妃摆烂上位穿书后我和摄政王HE了从港综签到成为传说韩警官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追击半岛死亡万花筒众神世界重生从夺舍自己开始诸天之从新做人楼白的游戏王奇妙冒险丹皇武帝我是大渣男[快穿]重生成世子的心尖宠王爷在上,王妃她绝色无双农门娇俏小厨娘守寡后我重生了离婚后我成了娱乐圈大佬破产男配不想跟我分手一人之开始的道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