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将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书、记、碑、铭、论、序等文体日渐发展,抒情小赋也开始盛行。
具体来说,汉代初年,政论散文有着重要的发展。
贾谊(前200—前168)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过秦论》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
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
除贾谊外,汉初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章或论秦之得失,或针砭时弊。
其中晁错和邹阳成就较高,晁错以《守边劝农疏》和《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引经据典、典雅醇正的文风遂成为文坛主流。
司马迁的《史记》也出现在这一时期。
它将先秦历史散文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对后代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文体。
“赋”
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逐渐形成了特定的体制。
赋这种文体非常讲究文采和音韵,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
,接近骈文的称“骈赋”
。
汉代兴盛的主要是“大赋”
。
大赋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宏大,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为目的,兼有劝诫讽喻;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叙渲染,以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
汉初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前118—前179)的《子虚赋》《上林赋》,西汉末年扬雄(前53—18)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班固的《两都赋》,东汉张衡(78—139)的《二京赋》,都是汉赋的名篇。
东汉以后还渐渐兴起一种抒情小赋,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或针砭现实;艺术上虽然继承了大赋铺排手法,但较汉大赋简洁朴素得多,并且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代表性的作品有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两汉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而思想活跃,儒家思想遭到冷遇而老庄思想盛行,这种社会现状也影响了散文的发展。
建安时期的三曹、王粲首先摆脱了汉末板滞的文风,各自取得了突出成就。
而正始时期的文人们慑于当时的文化高压政策而崇尚清谈,文风又趋之玄远。
从西晋至南朝,重文采、尚华丽的文风盛行,骈文风靡一时,垄断文坛。
到了东晋末年,陶渊明又以清新流利的笔调为文坛注入一股清风。
就南北朝而言,比起南朝的低迷,北朝散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例如,郦道元的《水经注》为历代文人所称道。
唐代初期骈俪文风盛行。
及至中唐,韩愈大力反对浮华的骈俪文,提倡作古文,一时从者甚众,后又得到柳宗元的大力支持,古文创作日渐复苏,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一方面是为了纠正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
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文以载道,强调“不平则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