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有失风人之旨”
。
因此,要求作者自觉地以“温柔敦厚”
的诗教(即儒家的伦理观)为指导来进行创作,这就是“意在笔先”
的真谛。
第二,提倡比兴。
要表现“沉郁”
的意境,必须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以言志,也就是要用形象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
作词贵在“有所感”
“有所寄托”
,“寄托不厚”
则“感人不深”
。
反对无病呻吟,也反对“一直说去,不留余地”
。
借物以寓意,“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
,这才是“体格之高”
“性情之厚”
,体现出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
陈廷焯生于晚清,山河易代,蒿目时艰,提倡词中有所寄慨,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是可以理解的。
但主张以儒家诗教为核心,要求温厚为体,反对慷慨激昂的放歌,则未免失于偏狭。
然而,他对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许多深刻见解,确实超越前人,至今仍值得借鉴。
3.词心说
况周颐的《蕙风词话》是近代一部有较大影响的词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况周颐提出了“词心说”
。
“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
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
而能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也。
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也,非可强为,亦毋庸强求,视吾心之酝酿何如耳。
吾心为主,而书卷其辅也。
书卷多,吾言尤易出耳。”
也就是说作词要有充沛的感情,即“词心”
。
“词心”
是一种不可扼制、不吐不快的情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