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二、散曲的文体特征和发展脉络
banner"
>
人们通常所说的“曲”
,包括剧曲与散曲。
剧曲指的是杂剧、南戏、传奇等长篇戏曲的曲辞;散曲则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的抒情诗体。
由于它与词在文体特征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将其与词放在一起讨论。
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
它最早出现于何时,难以考订。
大约源于宋、金时期民间流行的曲词。
同时,少数民族乐曲流入中原并与中原音乐融合,导致传统的词和词曲不能再适应新的音乐形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歌曲形式——散曲。
散曲起源于北方,故又称北曲,至元代最为兴盛,元人称其为“乐府”
或“今乐府”
。
散曲之所以称为“散”
,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
作家纯以曲体抒情,与科白情节无关,这就是“散”
的含义。
从文体上看,它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语言方面,虽然讲究格律,却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往往呈现出口语化、散文化的特征。
第二,在艺术表现方面,它比近体诗和词更多采用“赋”
的手法来铺陈叙述,呈现出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特征。
第三,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还可以加衬字。
一般来说,衬字可多可少。
衬字具有明显的口语化、俚语化特征,能够使曲意更加明朗活泼。
第四,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因此,每首散曲前面往往冠有类别名、宫调名、曲牌名和曲题名。
第五,散曲的类型包括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
小令,又叫“叶儿”
,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基本特征。
但还有一种联章体,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又称“重头小令”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