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无端而起却缥缈如烟的爱情,季节变换中莫名的兴奋、忧伤甚至是煎熬,山水花树里摇曳的寂寞、感动和彻悟,还有总也无法左右的命运……这些独特的感受和领悟,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并使人意识到此在生命的丰富性。
尤其是那些执着于即时的、神秘的、独特的精神体验的人,往往又能开辟一个新的境界,将人的精神空间伸展到更为幽深之处,并借此追问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也有人可能重返现实,并从切实的政治实践和伦理经验中找到一份温润和安宁。
这些情感活动和精神实践,通过隐喻、象征、启示性等手段表现出来,从境界上拓展了人生的空间。
形式美感,首先体现在文体上。
中国早期文体形成的原因是功能性的,也就是说,文本的应用方式、应用场合、应用者等决定了文体的形态。
《诗经》中的风、雅、颂,由于采集的地点不同,应用的场合不同,其文本特征也有不同。
先秦其他文献,诸如典诰、铭文、史著、语录、论辩等,也都各有功用,因此在文体上也会相互区别。
后世文体新创也往往如此,如祭吊文、“古文”
、文人乐府、笔记等,这些都包含着各自不同的实用目的和文化功能。
在文人创作传统形成之后,对形式和技巧的追求,也会导致文体的创新,如骈体文、律诗、词曲、拟话本等。
因此,求新、精致化、表现力、受众等,成为后世文体发展的动力。
语言形式的规范化——韵律、对仗、习用语、结构、篇幅、语体风格等文本因素的统一和整齐,就形成了文体的形式特征,也构成了文本形式的美感。
纷呈的文体,显示了文本写作的创造性和机趣,也刺激了人们的接受愿望。
作品形式的最基本单元是词语、句子和句群,它们也是修辞术的应用范围。
文章的辞藻、譬喻、句式、韵律、叙事和描写等,诗歌中的叠句、联章复沓、用韵、对仗等,以及它们的变化形态,给人新奇和优美的惊叹,而在这所有的元素中,对仗应该是最具代表性的修辞术。
它不仅出现在诗歌中,也出现在文章里。
对仗追求的是句式和内容的对称,尤其追求错落有致中的均衡。
就诗歌而言,对仗的形态有工对、宽对、流水对、扇面对、借对、当句对、错综对、蜂腰对、偷春对等。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是流水对,“缈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殷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是扇面对,“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是当句对。
再加上格律诗对平仄等语音组合形式的追求,对仗可以说是中国文学语言形式美的一个最为典型的代表。
当然,其他修辞术也有着同样的美学效果。
此外,文本表达的深刻性、生动性、丰富性、隐喻性,文本风格的典型性和个性化,文本的结构或诗歌意象的独特性,等等,这些都是人们从文本中获取美学享受的重要来源和途径,也是判断一个文本文学性高低的重要尺度。
文本形态虽然是文学性的重要标志,但古代并没有明确哪种形态属于文学,哪种形态不属于文学。
一般来说,只要具有形式美感,都会被认为具有文学性,如疏奏是纯粹的公文,但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就因其抒情性和突出的语言风格被公认为杰出的文学作品。
同样,以文学作品表达政治观点,是十分常见并被鼓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