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一文学性(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文学性

banner"

>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形态是书面文学。

自有文字流传,文本就被赋予了各种内容和形式的规定性,从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有了明显的差异。

文学形式就在这差异性中萌生、滋长。

中国古代民间口头流传的歌谣、传说等,历史更为悠久,内容也非常丰富,它们很早并一直受到官方或文人的关注,被载录而成为书面文学一部分。

在浩瀚的中国古代文献中,我们很难清晰地划定文学的疆域,差不多所有的文本都有着人文和精神的内涵,也都追求形式的美感。

我们可以认定一首诗是文学的,但它同样也可能是政治的或教化的;而一篇奏折或家书,也许有着更多的文学性。

所以,谈到古代文学,人们往往关注各类文本的文学性,而非仅限于当代文体学意义上的纯文学文本。

这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古代作品的文学性是如何界定的呢?大致可从三个方面来讨论:一是精神文化内涵,二是形式美感,三是文本的应用和传播方式。

精神文化内涵通常是指思想和情感。

思想是指面向公众社会的观念和价值,情感则是个体的存在性感受。

思想是各种认知学科的对象或成果,如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中国古代文学对于各类社会思想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社会现象判断、个体精神实践和社会传播等层次上。

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伦理气质,所有社会、政治、自然、哲学的观念和意识,都要求社会个体的精神认同,同时被赋予情感内涵,也就是说,所有这些“思想”

都必须内化到个体的生命之中,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这就是“教化”

孔子论诗,认为其功用在于“兴、观、群、怨”

,也就是说,诗可以认识社会、认同社会、批判社会,改造社会,使一些既定的思想和观念成为一种充满伦理情感的个体体验。

这一过程,离不开“兴”

,也就是诗歌对个体意志的感发作用,即审美感化作用。

古人认为,仪式、歌咏、音乐、绘画等之所以有着移人心志的力量,就是因为其中的价值和观念因体悟、涵泳和某种戏剧情境的设置,而具有了感动性体验,也就自然地内化为自我人格的一部分。

所以,“教化”

就内在地包含了文学性体验,与此相应,也就出现了“文以载道”

的观念,认为文学文本应该以传播思想和观念为目的,将作品所蕴含的思想视为评判作品价值的主要依据。

个体独特的精神和情感经验,是文学最有魅力的部分之一,能够更好地体现文学的审美性。

中国传统意识形态具有很好的包容性,在主流思想之外,也留给个体精神和情感一定的空间。

出于个体生存体验和感悟的文学作品,虽然不在“文以载道”

的范畴之内,但也属于同一个文化传统,被人们认同和传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的玩家能成神重生之娱乐圈事件簿破浪逆天仙尊2枕上欢宠:隐婚总裁难伺候文娱从自媒体开始邪王,请放过大秦从献仙药开始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我在日本当剑豪穿进古早虐文里当妈粉求求你当个正经法师吧我在火影修仙左苏我差亿点成了普通人最强仙尊重生都市没金手指照样无敌梦魇侵袭:我变成了怪物!直播:开局证明无限多元宇宙大唐黑脸神我真不是法爷升平乐大佬从娱乐模拟开始昼夜[综英美]改造基地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