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7%,1993年上升到71%,预计到2010年将上升到81%。
意味着国家的经济成就将更多地转化为公民手中的财富,也意味着公民的意见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将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民社会的建立,将会是利益表达的一个重要方式。
因此,我们必须完善公民社会的相关制度和法律,强调和重视公民权利,逐步培育各个利益群体的公民意识,努力建立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公民社会。
(三)建立民主社会
在改革开放前大一统的利益之下,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趋同,民主发挥作用的空间并不是很大。
而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产生了具有不同利益要求的利益群体,在此过程中,原有的政治共识面临着瓦解和分化的风险。
在这种时候,就需要推动民主社会的建立,在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需求和不同价值观之下,重建对于政治的共识。
对于民主社会,邓小平在深刻反思共产党在民主建设方面所经历过的曲折之后,曾经提出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把民主与富强、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的目标之一。
现在我们所建设的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民主就排在第一位,也说明了建立民主社会的重要性。
民主社会建立的关键在于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
比如,民主的最高形式是一人一票,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在这种形式下,实际上民主也不公平,因为在简单多数下,49%的人必须服从于51%的人。
所以,如何建立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民主社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由上面三点来看,建立现代社会体制,主要就有法治社会、公民社会和民主社会这三方面的内容。
值得强调的是,这三者中,法治社会是核心基础。
如果忽视了法治社会建设,而片面强调公民社会和民主社会,就有可能造成问题。
举例说,如果法律对财产权的保护不强,根据简单多数的民主原则,大多数人投票把少数富人的财产分掉,就是有可能的。
所以简单多数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一味追求简单多数的民主,带来的不是和谐,而可能是动**,甚至有可能引发第二个“**”
。
所以现代社会体制的建立,其重心应该是法治社会,最先建立起来的,也应该是法治社会。
总的来说,国家超越原则是我国应对多元化利益群体格局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建立现代社会体制是国家超越原则的实现保障和建设目标。
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建立现代社会体制,也就是建立法治社会、公民社会和民主社会。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国家超越任何一个利益群体而代表所有群体的利益。
作者说明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使社会存在不同利益群体,因此,如何实现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就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我对此问题做了近三年的研究,本文所讨论的是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的提出,对我国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是有意义的。
本文选自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动摇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